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支教证书”可网购:没必要让支教跟保研评优挂钩

(2017-07-28 14:13:06)
标签:

杂谈

文/马小龙


网购衣服食品很常见,可你见过网购“支教时长”的吗?

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学生暑假的“支教时长”和“支教证书”竟然可以在淘宝网站进行购买,且还盖有一些专业机构的公章。学生花几十块到几百块不等,便可以买到国内外多个志愿服务机构的证书,进而用以在学校评奖评优。

高校学生支教,原本指向的是公益,没想到,竟然也存在“市场供给”,衍生出隐秘的“产业链”。

供给总附着在需求之上。买“支教时长”,无非是为了评奖评优乃至研究生保送时,刷“综合素质分”。这分明也是对高校考评机制的蒙骗:很多高校在进行相关考评时学习成绩和社会实践两手抓,鼓励学生多参与支教服务,本是好事,可一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滋长这类投机取巧的行为,那正向激励机制也会南辕北辙。

支教是种公益性的服务,但扭曲的“支教服务”(如定制支教时长、提供支教认证)却不该存在。后者何止是混淆了商业与公益界限,更是弄虚造假,它既是对其他学生的不公平,也是对支教本身的伤害。

学生为了评奖评优去购买“支教时长”,看似很“划算”,实则透支信誉。就算由此拿到了奖学金、保研和出国的资格,弄虚作假就是弄虚作假,一旦暴露,不仅诚信缺失,而且违反相关规定,在道德和法律上都是不被认同的。

从卖方角度来说,这样的伪造证书上竟出现了专业机构的公章,这些公章是伪造的,还是确如其所言跟公益组织合作盖上去的?若是前者,恐涉及犯罪;若是后者,恐涉嫌渎职,建议有关方面也介入查究,将这类灰色服务从网购平台剔除。

大多数学生支教,都是出于自我价值实现的诉求,其实对于所谓的“支教时长”也没有多少考虑。而只要将“支教时长”跟考评挂钩,都无可避免会出现投机钻空子的情况。因而,对高校而言,仔细核对学生是否真的去进行过志愿服务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将“鼓励志愿服务”以其他的方式进行鼓励,比如跟社会公益“时间银行”的激励模式对接,而不是纳入到评奖评优体系之中?

对高校而言,理应让学生以更加务实和自愿的态度去对待志愿服务,让支教回归到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本身,而不是将其推向“功利化”的一边。本质上,做好支教服务的“去功利化”教育,也是重要的一课。

□马小龙

编辑:与归  实习生:纯洁 吴敏  校对:王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