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新京报评论
新京报评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235
  • 关注人气:3,5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杭州保姆纵火案,“生分”也许更安全

(2017-06-26 23:05:08)
标签:

杂谈

​文/钱业


世界上有好多事,都是没法理解的。因为人性太复杂,即使复杂如人脑也琢磨不透。最近在杭州,发生了一起恶性的保姆纵火烧死女雇主和三个孩子的案子。我看了下对这事的评论,发现大多数人主要还是在谴责邪恶和贪婪的人性。我看过这些分析之后,内心灰暗如雾霾天,却始终没有理解为何贪婪就一定会导致行凶,而就算要行凶,又为何要如此残酷?

很多人也许注意到了,在这起悲剧里,保姆和被害人一家是走得很近的。她出门买菜开女主人的车,女主人曾借她10万元买房⋯⋯

所以,有个事实很清楚,那就是女主人此前的好,似乎并没有让保姆的“恶”有所减弱。我一直在想,这是什么原因呢?就算保姆有欠债和赌博的恶习,人也不会至于麻木冷血到杀死对自己宽容和大度的人吧?何况杀死的,还包括几个无辜的孩子。如果说保姆的贪婪导致了她的“恶”,那我们要问的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加重了这份“恶”?

在中国旧式大家庭里,主仆关系是家仆式的,主人施恩,仆人感恩戴德、尽心服侍,甚至报恩。仆人遇到一个像贾府那样对待下人宽厚的主人,得靠运气。但是仆人焦大喝酒之后,也会说出恃功而骄的话:“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会不会遇到一个焦大这样的仆人,也得看运气。印象中,比较温暖的旧式仆人,是林海音笔下《城南旧事》里的宋妈。

过去的主仆关系,依靠严格的等级秩序和道德观念维持。现代社会,等级秩序,实存名已亡,人人都号称平等。所以依靠旧时的等级秩序和道德观念维持主仆关系,实践中是不太可能的。仆人不存在了,但仆人要干的活还在。于是,人们用现代职业关系,为保姆和主人家的关系重新做了定位。在这种职业关系中,雇主和仆人,人格上平等,只是依据合同而起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但是,中国人喜欢讲情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当然是最可贵的东西,但我们对感情的误解是,有了感情其他都不重要了。实际上,恰恰因为感情,人才最有可能变得敏感,从而激发更大的私人怨恨。你单纯地付出了感情,等需要明算账的时候,对方会诧异,“都亲兄弟了,多伤感情啊。”

合同,签约,确实会让习惯情感关系的人感觉“生分”,但我觉得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是一个必要的东西。彼此之间有分寸感,和不能跨足的边界。这种距离感表现为尊重对方的隐私,也保护自己的隐私。尤其是,随着社会流动性增强,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人们不再处在一个人人“知根知底”的时代,距离感更是对彼此的保护。

保姆是最接近家庭的那个职业人群。但即便是生活在一个家庭里,我也并不认为就要把他们纳入家人的范畴——当初你的男朋友、女朋友想要成为你的家人的时候,经历了多少的磨练和考验?相信我,这真不是因为我冷漠,适当的“生分”和距离,恰恰是为了彼此的安全和自由。

对于保姆这样的服务人员,善良的人们往往怕轻慢了他们,伤害了他们的自尊从而造成歧视,往往会选择进行情感补偿。但这种情感的深度投入,得来的却往往不是亲密无间,而仅仅是把正式的职业关系,逐渐置换成了更加敏感的私人关系。实际上,人们容易因为情感而亲密,但同样容易因为情感而生恨意。

其实,能够职业地看待保姆就是最尊重他们的一种方式。家政服务也是一种职场,在职场上被职业地看待,就是最大的犒赏。就像菲律宾的菲佣,在国际社会上打出一片天地,拥有了自己的声誉。保姆和雇主之间的难解之题,或许得首先从把家里看作职场开始。

《追风筝的人》里,尽管哈桑说:“为你千千万万遍”,仆人的儿子哈桑和主人的儿子阿米尔最终也没有成为真正的兄弟。哈桑对阿米尔的感情让人动容,阿米尔说“哈桑从未拒绝我做任何事情”。你看,这么纯粹、美好、忠诚的感情,阿米尔最后也逃避了,他甚至把哈桑驱逐出了自己的家。感情是世间最复杂的东西。你永远掌握不了的是另外一个人的心,你永远琢磨不透的是复杂的人性。

我真希望所有人都能明白,很多时候,成就人们之间温暖情谊的,恰恰是距离,而不是亲密无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