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新京报评论
新京报评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235
  • 关注人气:3,5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僧去泰姬陵取经,这穿越套路玩得有点大

(2017-02-15 10:30:31)
标签:

杂谈

​近日,西安地铁三号线一幅玄奘与泰姬陵“同框”的壁画引发热议。有网友针对西安地铁三号线大雁塔站壁画发微博称,玄奘去的是天竺,公元六百多年。而泰姬陵则是一千年后的莫卧儿王朝时的建筑。


玄奘与泰姬陵“相遇”引起舆论热议,就在于它是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如果是在现代主义美术展上,或在私人的艺术空间里呈现这般“穿越”景象,倒也有说得过去的理由,但其所在的地点,是人流密集尤其是游客众多的大雁塔地铁站里,很容易引起路人误会。


历史文化关乎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核,而如何合理、准确地展现其文化内蕴则是一个现代城市发展、建设的命题,其中细节不容小视。


批评者纠缠于历史“真相”,其实指向公共空间艺术品的文化责任。有了文化责任感,一座城市才会更理性和审慎地对待文化产品,展示其文化内涵。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名胜古迹,但如果不能在旅游品牌意识上下狠功夫,甚至向公众传达错误讯息,实在令人贻笑大方。反之,若能及时纠正错误,并在公共场合精准地呈现城市文化,则是很加分的事情。


其实,西安地铁壁画的“穿越”现象并非国内个案,进一步说,全国各地不少的旅游景区、公共设施中关于准确传达文化信息的构建能力,仍有待加强。小处不可小视,毕竟,文化形象涉及城市形象,在细节的真实上应力求准确、恰当。


 □子知(媒体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