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
如果你恨一个人,请让他登上营销号;如果你爱一个人,请让他变成浓鸡汤。
在过往的公关界,这是颠扑不破的两条原则。前一条,罗尔的慈善争议已经证明了;后一条,“我们都欠星爷一张电影票”也证明了。
但是在这两天的赵雷身上,我竟然分不清,究竟是有人恶毒攻击广大文青的低调偶像,还是真有人想让这个大男孩步入人生巅峰。
(二)
我挺喜欢雷子的歌。一个北方小伙怀念南方的姑娘美国的姐姐和儿时的温暖,都是民谣圈里的清流。比用力过猛的马頔舒服,比先锋过头的小河顺耳,比70后才怀念的老狼叶蓓时尚,又比李志万晓利更中产阶级一些。
这些年,综艺节目渐渐瞄上了地下音乐,吸毒前的宋冬野、追梦不要命的GALA和夜空中最明亮的星。赵雷这样不愤怒、不政治也不行为艺术的乖乖歌手,天生就适合成为中国式综艺节目的炒作材料。
但在一档综艺节目上唱一首成都,就真的能成为“世界的赵雷”?一夜之间,大家都拿台下感动落泪的观众证明赵雷牛逼,却忘了,我是歌手群演当观众的累累前科。
综艺节目炒参赛歌手和歌曲,一直是惯常套路。对此,我不觉得赵雷红是什么天道酬勤的事。
(三)
有文章说,赵雷你终于红了,还有人说,赵雷之所以红,是因为这些年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不断唱歌。
这文章看得我泪如雨下。原来大家印象当中,没在综艺节目上红过的民谣歌手就穷得只能讨饭最后放弃音乐。
这就叫国内的鸡汤综艺后遗症。
《成都》绝非赵雷最好的歌,甚至都不算是国内民谣圈的顶尖作品,但既然能红,自然有传播学的道理。
可再纯真的歌手,也架不住没有选题的营销号。他们一拥而上,喜欢拿不专业的原因来强行解释专业的成功。
对一个真正创作者的羞辱,是抛开音乐谈努力,抛开作品谈人品。拿赵雷以前卖唱和低调说事儿,潜台词翻译过来是这样的:赵雷这小伙有多努力你们知道吗?
不负责任地鼓吹梦想,把成功的原因统统归为鸡汤,这倒是国内所有综艺节目的一贯主题。在春节后没有什么选题好说的年代里,借着一个综艺节目的炒作声势炒作一个不说话的历史清白民谣歌手,真是喜大普奔。
也难怪文青都怕偶像红。
(四)
给我一个鸡汤号,我能一夜之间写完民谣圈。
上古的可以说王洛宾和三毛的忘年交,中古的可以说野孩子乐队的生死聚散,近代的还有文青偶像李志远赴成都打工坚持音乐梦想。
如果不说民谣圈儿吸毒睡粉上台前酗酒等故事的话,这个圈子生产的鸡汤故事,不会亚于互联网。
我们的地下民谣早就快被鸡汤给毁了,操起吉他唱唱人生无常,被留在远方的姑娘和当年梦想。在这个层面里,我们不多的民谣歌手早就快成了梦想中国的同谋:你要是没有死了家人、爱情不幸、出身贫贱、脑袋一根筋,你都没资格说自己唱歌的。
再回头想想鲍勃迪伦和伍迪格斯里,我对营销号和鸡汤型炒作的愤怒会再升一级:你们蓄谋给我们听的都是些什么矫情玩意儿。
所以,赵雷确实纯真,确实低调,但请大家别再鸡汤了。再这样下去,很快我们就会在综艺节目上听到,一个低调纯真没了爹妈的民谣歌手轻拨吉他唱《驻马店》和《铁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