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最近,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刷屏”了。已经91岁高龄的他,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攻击“外国直接投资”,将矛头对准了现任政府纳吉的一个房地产项目,其中有中国企业参与。
马哈蒂尔认为马国政府将最宝贵的土地让给了外国人,简直就是外国人的土地。这种挑动民族主义情绪的话语引起了舆论的混乱。
近日,中国驻马国大使馆在官网发表了一份名为《使馆发言人回应有关“中资抢本地饭碗”言论》的声明;1月19日,新华网以《马来前总理一番话令中方愤怒》为标题,转载了参考消息对此做的报道。
马哈蒂尔的这番话语,不改民族主义的底色。但是将经济合作,外国资本视为对马国的侵蚀还是言过其实,他本人在任的时候也是大量引进日韩资本。
曾经马国也是东亚模式的模范生,要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就需要拿出生产要素,既然资本匮乏,你就要拿出土地或者劳动力。环顾东亚国家的发展故事,都可以看出,土地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经济起飞的前提。马哈蒂尔怎么可能不懂得这个道理呢?
马哈蒂尔曾经是“亚洲价值观”的倡导者,在中国也有不少的粉丝,但是此番对中国资本的炮轰,的确出人意料。中马双方的彼此投资总额并不对等,马国对华投资远远超过中资对马国的投资,在中国,并没有出现对马国资本的疑虑。
对于马哈蒂尔的出格言论,马国的官员也非常受不了,称这是马哈蒂尔小题大做,无限想象。
不过,话说回来,这倒是给中资企业提了个醒,怎么才能有效规避对外投资的风险呢?
不能不说,土地总是与祖国的想象联系在一起,当民族主义情绪不断升腾,且可能被政治家利用的时候,外资就可能被描绘为“异己”,甚至是“入侵者”。对于投资的对象国,应该有充分的政治风险的意识。
马哈蒂尔已经是“前前任”总理,此番“嘴炮”言论恐怕与该国的选举政治联系在一起。如果政治出现变动,这些与民族情感关联的项目可能就会受到冲击。
除此之外,海外项目的营销也应该适度,被马哈蒂尔攻击的“森林城市”这个项目的广告铺天盖地,难免会刺激到很多人,商业的风险和政治风险就搅合到一起了。海外投资需要政治意识,更需要在商言商,尤其是在政治不稳定的地区,更应坚持商业的规则和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