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市场再现“疯狂的石头”
(2010-08-12 14:12:12)
标签:
文化 |
分类: 玉石 |
金融危机刚现好转,玉石投资投机已刮起沙尘暴。如果说“豆你玩”、“蒜你狠”只是铺垫,那么,时至年中,高扬“玉文化”大旗的玉石上涨已甚嚣尘上——不管有国玉之称的和田玉,还是产地在外的“舶来品”翡翠,抑或是连身份都有待查证的黄龙玉,一夜间价格已扶摇直上令人瞠目结舌。
今年以来藏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什么?不是邮票钱币,也不是普洱茶瓷器,而是几年前宁浩导演的一部电影片名:“疯狂的石头”。
“一天一个价”,是玉石商家和玩家们共同的感受。这让手握大量玉石玉器,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中及时“补货”的商家们欣喜不已。
翡翠:游资大举介入
翡翠被称为“玉中之王”,在此轮玉价飞涨中又岂甘人后?在去年翻倍的基础上,翡翠价格在今年上半年再度大涨。
导致翡翠价格大涨的原因较多,比如缅甸的翡翠开采近年受到限制,尤其高档原材料开采已近枯竭,且缅甸海关还控制上等玉石的出口,导致高档翡翠价格迅速攀升,反过来又对中低档翡翠产生价格拉动效应。当然,更直接的原因则是游资炒作。据一些到缅甸买料的玉商介绍,近来购买者中有很多新面孔,并且出手豪阔。翡翠赌石都是暗标,这些新面孔的标价往往高出老买家不少,价格不涨才怪。据分析,今年以来转战缅甸玉石市场的中国游资大约有近百亿元之巨,并且逐渐呈现出“集团化”特征,普通玉商岂是他们的对手?!
玉石玉器既可佩戴、玩赏,还能实现保值增值,应该说是比较好的投资标的之一。但价格暴涨也带来了另外一个可以想见但却让人难以接受的现实: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可以说,在国内任何一个玉石玉器交易市场,我们都能看到或多或少的假冒和田玉、翡翠或者黄龙玉。
眼看众多投资者投资玉石赚了大钱,引得一些在其边缘游走的投资者“春心萌动”。尤其是一些以前曾经有过买玉、玩玉、佩玉经历者,更是蠢蠢欲动。据报道,有上千亿元游资进入了艺术品市场,其中就包括和田玉、翡翠、黄龙玉等原本小众的小盘投资品种——数以百亿计资金“围攻”,玉价岂有不应声上涨之理?而炒作市场又是典型的“买涨不买跌”,追涨资金的蜂拥而入又进一步加剧了石头的疯狂。
有关专家则提醒说,此时入市应当慎之又慎,越是狂热的时候反而要愈加小心,多看少出手。如果是以投资为目的则要保持平常心,因为玉石投资堪比股市中的长线,但流动性却比股票差了很多,期待买进后过几天即抛出赚取“短差”是不现实的。更关键的是,千万别在供求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来者不拒,不管品质好孬甚至货真货假一律吃进,否则到行情结束时,极有可能成为“裸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