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的擂茶汤泡饭

在祖国的众多茶艺当中,客家人的擂茶,是一枝独秀的奇葩。其以古朴见奇趣,以保健见奇效,自古闻名遐尔。而客家擂茶一般只有客家人才会做。
做擂茶时,擂茶者坐下,双腿夹住一是口径50厘米且内壁有粗密沟纹的陶制擂钵,抓一把茶叶放入钵内,握一根用上等山楂树或油茶树制成约85公分长的擂茶棍,频频舂捣、旋转。然后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薄荷、金不换、紫苏叶、香菜等)。待钵中的东西便捣成碎泥,钵内的糊状食物或叫“茶泥”、或称“擂茶脚子”。然后加入煮沸的开水到擂茶钵内,一边加水一边用擂茶棍搅拌均匀,这时满堂飘香,其香味格外浓郁。一口试饮,口舌生津,满腔留香;二口深饮,神气仙人,通体舒畅。
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饥。又一说,擂茶源于中原,盛于长江中下游,至今仍流传于闽、粤、赣客家居住区。奇特的客家擂茶是“药食兼佳,味中有味”的“客家保健饮料。难怪我们家乡的长寿老人多。像我们家的曾祖母就活到了97高龄,而我外婆的养母已经101岁了,至今仍健在。我的奶奶也86了,至今走起路来仍健步如飞,平时还在照顾上小学的小孙子。什么洗衣做饭全不下话下。
客家人热情,多以擂茶待客。待客擂茶分荤素两种。招待吃素的客人饮用,加花生、豇豆或黄豆、糯米、海带、地瓜粉条、粳米粉干、凉菜等;招待吃荤的人饮用,则加炒好的肉丝或小肠、甜笋、香菇丝、煎豆腐、粉丝、香葱等配料。
这次我做的是两人份的,所以就比较简单一些。都是菜市场能买到的菜。如果没的擂花钵,可以用豆浆机替代。
材料:
一、茶泥的材料:茶叶一小撮、鲜薄荷叶、香菜一小把、花生米50克、
调味料:盐、香油
做法:


1、香菜和薄荷叶切未,可以用热油滑炒一下。
2、把一小撮茶叶(绿茶或其它的茶叶都行,一定要用叶子,有茶梗的话一定要挑出来。我用的是家乡特产,凤凰丛茶)、花生米、香菜未和薄荷未一起放入钵中;如家中有芝麻,也可以加一些芝麻进去。
3、找一张高度合适的位置坐下,双脚夹紧擂茶钵,双手紧握住擂茶棍,转动擂茶棍,中途如果太干可以加一些开水。直至钵内的香食材搅成泥状,成为了“擂茶脚”。
4、烧一锅开水,在擂茶钵中放一些盐,然后倒入开水,边倒边用擂花棍搅拌均匀即可。
二、擂茶菜的制作:
材料:通菜(空心菜)250克、干虾仁50克、瑶柱20克、葱50克、虹豆100克、毛豆仁50克、
调味料:盐、鸡粉、蒜头
做法:

1、干虾仁、瑶柱用温水泡软,然后洗净沥干,干虾仁剁碎、瑶柱用手撕碎;
2、葱切成葱花,虹豆未,蒜头剁碎;通菜切约2公分的小段;
3、起油锅,先下蒜未、干虾仁、瑶柱和葱白爆香,然后再放毛豆仁和虹豆翻炒,
4、炒好后出锅前才放葱花和盐、鸡粉等调味料,炒均出锅。
5、再起油锅,先爆蒜未,然后再放通菜翻炒,最后放盐和鸡粉调味即可。


擂茶菜香味诱人 擂茶汤颜色翠绿


如果吃不习惯吃汤泡饭的可以用擂茶菜拌饭 ,然后再盛一碗擂茶汤,就着饭一起吃也很美味的.
加了擂茶汤就成了擂茶汤泡饭了,如果有花生米,再放上一小撮花生米就更香了。可以那天剩下的一点花生米全用来做擂茶汤了。
再补充一些:
擂茶又名“三生汤”,“擂”就是研磨的意思,在秦、汉时,饮茶已蔚为风尚,早期茶叶加花生煮熟饮用。到了隋、唐以后,茶中不一再加入米粒,而是加上姜、盐、陈皮,甚至香草、坚果磨成细未冲水而饮,称为“盐姜茶”。元、明以后,制作考究,价格昂贵的膏茶、芽茶兴起,当时就只有经济处于较为劣势的客家村庄保有饮用擂茶的习俗了。
因研磨过程中擂茶棍粉未也会混杂於菜汤中,因此用上等山楂树或油茶树制成擂茶棍最佳。樟、楠、枫等可食木种也有人使用。擂茶过程中,要忌用捣碎的方式,避免擂茶钵破裂。
而我的家乡县城“河婆”的来源也与擂茶有关。在明洪武年间(1368
—1398)明初有南关城,后为兵乱所毁。即在现在的揭西县城原址,当时有位姓何老妇在南关城废墟上设卖茶寮(即是今天介绍给大家的擂茶),起初只是为往来路过的行人提供方便。后来就逐渐形成了小集市,再后来小集市越来越大,就成圩镇称何婆寮。直至近代改称河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