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念师恩该不该由家长“代劳”

(2011-09-07 18:12:55)
标签:

教师节

感恩

祝福

送礼

家长

学生

原创

育儿

杂谈

分类: 杂谈
http://s9/middle/5f9a3871gac57347f5038&690

教师节的设立,意在弘扬尊师重教,创造“教师教好、学生学好”的良好氛围。尊师重教,不但得到国家层面的肯定和保障,相信也应该是当前社会主流的共识。

 

近年来,每逢教师节来临,都会有一些诸如“该不该给老师送礼”类似乎很难求解的热议讨论,其实很正常。毕竟这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社会问题,很难回避。一方面,我们既同情某些家长困扰心头的“纠结”,另一方面,我们更为某些老师发出的“求家长放过我们”的呐喊而震撼。

 

《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太公家教》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可见,中华民族历史上就是个尊师重教的民族。一个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感念师恩是人之常情。感念师恩的表达方式很多,而以“礼物”(物品或行为)为载体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在学之时,学生以一声祝福,一句敬意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心;学成以后,走入社会,学生赠送力所能及的物品给老师以表感恩或以其他礼节形式感恩老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然而,现实中,本来是学生的感念师恩,却被一部分家长以礼物“代劳”了。这其中包括了由家长“代劳了的幼儿园、小学生娃娃们的感念师恩。这些小娃娃们究竟是否能够完全理解、体会感念师恩的内涵呢?这时,我们的家长便凭自己的想法“代劳了”孩子的感念师恩。

 

本来就与老师素不相识的家长,如果送礼给老师,真的很难说完全是出于自己内心对老师“感念师恩”。送礼的目的不排除子女正受教育于某某老师,“为求子女得到更加好的照顾”、“担心子女承受不公,为求安心”等等,这类心态确确实实存在。这说明,这样的感念师恩方式,多少已经掺杂了“交易”等复杂成分了。而对于广大有责任感的老师来说,既然认定倾自己之所学,尽力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是自己为之奉献的使命,他们最感到欣慰的感恩,应该是学生发至内心对老师的感念师恩,对此“不纯”的感念师恩,何尝不会觉得无奈和纠结呢。

 

当然,家长以送礼物“代劳” 感念师恩这个问题的存在,肯定不是“求求家长放过”或者是“谴责个别老师”所能够解决的,其责任在整个社会。在物欲横流,拜金的风气里,要坚守一份纯洁是何其艰难。要更好地呵护师生之间的纯洁情感,让“最美好”、“最自然”的感念师恩得到发扬光大,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