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区域文化与主流文化

(2022-05-30 11:37:16)

上周,我从孔夫子旧书网上购买了一本《流年随笔》,是二十多年前出版的旧书,作者是郓城籍著名作家杨彩云,发货地点竟然是郓城。卖家、买家、作者都是郓城人,这足以证明这本书流通范围很小,影响力不大,读者基本上都是郓城人。也可以说这本书就是写给郓城人看的,外地读者很少。研究区域文化,读者群基本上是固定的。

从内容和性质上讲,杨彩云的《流年随笔》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类似。只不过前者研究的是郓城的历史文化,属于区域文化。后者研究的是全国的历史文化,属于主流文化。二者研究范围不同,导致读者群大小不同,影响力大小不同。一些研究郓城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也经常在网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可是读者寥寥无几。不是我们写的不好,而是我们的研究领域太狭窄,钻了牛角尖。

当我们研究史惟良、樊敬、佀钟、樊继祖、李尧民、于范、魏希徵、夏辛酉、张宪周的时候,余秋雨谈论的是老子、孔子、屈原、司马迁、三曹、李杜、韩柳、颜真卿、苏轼、曹雪芹。当我们研究《快独集》、《历下志游》、《盘山志》、《流年随笔》的时候,余秋雨谈论的是《老子》、《论语》、《离骚》、《史记》、唐诗宋词、《牡丹亭》、《红楼梦》。当我们研究郓城县某个乡村变迁的时候,余秋雨的目光早已投向上海、苏州、南京、西安、成都、敦煌、阳关、三峡。这就是区域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差异。

如果长期沉醉于区域文化,必然限制我们的心胸和眼界。乡土历史文化,只是家门口的小土丘,远方还有高山峻岭 ;乡土历史文化,只是家门口的小池塘,远方还有汪洋大海;乡土历史文化,只是家门口的小花园,远方还有更加美丽的风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