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狩获麟”的故事

标签:
西狩获麟大野泽孔子麟州《春秋》 |
中国对麟有很多神秘的传说,究竟麟为何物?据孔颖达转引京房《易传》的解释说:“麟,麇(獐)身,牛尾,狼额,马蹄,有五采,腹下黄,高丈二。”又引《广雅》说:“麒麟,狼头,肉角,含仁怀义,音中钟吕,行步中规,折旋中矩,游必择土,翔必有处,不履生虫,不折生草,不群不旅,不入陷阱,不入罗网,文章斌斌。”
世上真有这种“仁兽”吗?普通人没有见过,据说孔子见过,而且史籍有记载。《春秋·哀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左传·哀公十四年》:“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宋代学者胡仔根据《春秋》、《左传》、《孔子家语·辩物》、《史记·孔子世家》等文献资料,对此作了一个综述,摘要如下:“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麟,折其前左足,载以归。叔孙以为不祥,以赐虞人。孔子观之,曰:‘麟也!胡为来哉!胡为来哉!’乃反袂拭面,涕泣沾襟。叔孙闻之,然后取之。子贡问曰:‘夫子何泣尔?’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见害,吾是以伤焉!’先是,孔子因《鲁史记》作《春秋》……及是西狩获麟,孔子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遂以此绝笔焉。”(《孔子编年》卷五)
大体经过是:鲁哀公十四年春(前481年,孔子71岁),管理山林的人(虞人)在鲁国都城曲阜西边的巨野县一带(大野)打猎。鲁国权臣叔孙氏管车的仆从(车子)鉏商捕获一只奇怪的兽,载了归来。叔孙氏见此怪兽,以为不吉祥,自己不要,赐予“虞人”。孔子看后说:“这是麟啊!为什么来啊!为什么来啊!”并掩面大哭,涕泪沾襟。叔孙氏听说后,就把这怪兽留下了。据说孔子这时正在写《春秋》,看到西狩获麟,认为麟是祥瑞“仁兽”,太平盛世才出现,现在不是太平盛世,出非其时而被捕获,甚为感伤,写了“西狩获麟”这句话后,就停笔不再写了。这就是传说中孔子写《春秋》“绝笔于获麟”的故事。
大野,即大野泽,是古代鲁西南地区的一个巨大湖泊,位于巨野、郓城、梁山、嘉祥四县之间。麒麟是古代大型野兽,居于水边,便于生存,所以,在大野泽捕获到麒麟是完全有可能的。现今巨野一带有许多关于麒麟的传说,巨野县东15里有麒麟镇,还有一村名叫获麟集,327国道路北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麟冢”,也叫“麒麟台”。巨野古称“麟州”,也由此而来,今县城内到处是以“麟州”命名的酒店、商场,麒麟文化已经渗入到巨野县的各个角落。嘉祥县原是巨野县的一部分,1147年金朝析巨野、任城二县地置嘉祥县,借春秋时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的故事,取其祥瑞之意,定名为嘉祥县。巨野、嘉祥位于鲁都曲阜的西部,“西狩获麟”的故事正是发生在二县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