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365神话学家坎贝尔的英雄之旅
(2022-05-14 10:03:14)
标签:
365教育思考文化 |
分类: NLP心理学 |
作者:学而不厌(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831246093/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段潜能无限的英雄之旅。
所谓的英雄之旅,就是自我实现的旅程。人们来到世界上,会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到了中年,“三十而立”之后,可以为自己的使命去生活。这就是荣格的“个体化”(自性化)的过程。就像他所说的,人们“前半生为别人而活,后半生为自己而活”,“每个人不需要成为别人,也不需要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
著名的英国作家王尔德也说过:“为自己而活,因为别人已经有人做了。”
因此,我们可以整合自己,成为一个更深层的有再造力的自我,走过人生的英雄之旅。
英雄之旅的理论原型来自于著名的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的著作《千面英雄》(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坎贝尔是非学院出身,却又跻身于大师之列的学者。他的作品跨越人类学、生物学、文学、哲学、心理学、宗教学和艺术史等领域。他的见解独到,让读者得以于其中接触永恒,发现自我,参悟生死,体观神性。
约瑟夫·坎贝尔(1904-1987)出身于美国纽约一个严谨的天主教家庭。在孩提时代,他的父亲带他去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在那里他看到了林林总总的原始图腾,对于原住民印第安人的生活的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这在他的心里埋下了一个种子:了解神话是通往人类心灵最直接的道路。
19岁时,坎贝尔跟家人到欧洲游历,在轮船上遇到了印度灵性导师克莉希拉穆提,以此打开了了解印度和亚洲的大门。
1927年,坎贝尔到巴黎上学,发现了乔伊斯的著作《尤利西斯》,非常着迷。在他新婚期间,他一手挽着妻子,另一只手捧读《芬尼根的守灵夜》。乔伊斯的作品,引导坎贝尔走向了“大发现”的世界。
之后坎贝尔来到了慕尼黑大学,在这里遇到了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荣格,以及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弗洛伊德和荣格让他认识到神话和心理学的联系,发现神话能够激发和活化人的心灵。此后,坎贝尔和荣格的缘分一直持续到花甲之年。
1929年坎贝尔返回美国,利用了几年时间大量阅读美国现代文学、哲学、心理学作品,搜集了各种文化下的神话传说。1934年,他被聘为莎拉·劳伦斯学院的教授,在课程中引入神话学研究,受到热烈欢迎,一直工作到退休。
1949年,坎贝尔花费五年时间写就的著作《千面英雄》出版。虽然它曾经被两家出版社拒绝,但出版后马上受到读者追捧,销售业绩惊人。
后来坎贝尔又推出了几部作品,如《神话的力量》《追随直觉之路》《英雄之旅》等。他的作品影响了好莱坞导演、《星球大战》的导演乔治·卢卡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等。《神话的力量》编辑是美国前总统夫人杰奎琳。
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坎贝尔热”。很多艺术家、摇滚乐队、游戏编程人员对他顶礼膜拜。1987年,坎贝尔因为癌症去世,《新闻周刊》上悼词:“英雄已去,信念长存!”
坎贝尔的一生是他的《英雄之旅》(同名书籍)。就像他自己所说:“每个人都拥有他自己蕴藏强大能量的、梦中的万神殿。英雄必须一次又一次地通过艰难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