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垣的《通鉴胡注表微》

(2014-11-30 18:35:19)
标签:

陈垣

通鉴胡注表微

张朴之

分类: 读书晬语(阅读笔记)

       陈垣先生是发扬乾嘉学术方法的著名学者,其《史讳举例》、《校勘学释例》广为流传,早已成为中国传统学术登堂入室的必读书籍。

       陈先生著《通鉴胡注表微》,一仍《史讳举例》、《校勘学释例》的方法,先就原始文本作探微式的解注,然后归纳分类,成稿过程中加以纵横比较进行周全补苴,如此这般,将自己的研读成果以笔记形式展现出来,颇类科学报告。读者若非行家,必感枯燥。

       据陈先生说,他的这部学术著作,“对胡三省的研究,特别是他隐藏在文字里的思想的探索,”是“用了相当力量的”。先生这番自我评价是客观的。我更关心这部著作的研究动机和目的。据陈先生说,这部著作写作初衷,是当抗日期间作者身处沦陷后的北京,与胡三省以宋民而处元世,处境相当,遂引为同调,“决心对胡三省的生平、处境,以及他为什么注《通鉴》和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自己的意志等,作了全面的研究,用三年时间写成《通鉴胡注表微》。”(《重印后记》)这么说来,陈先生著此书的旨趣,乃在通过对通鉴胡注的涵咏抉微,达到对胡三省这位长期被历史忽略的人物做生平、学术方法和思想情貌的呈现,借此抒发身陷日占区的作者对国破山河碎的悲愤情怀。这部明明有以寄怀的学者抒情之作,却成了学术名著,可见学术在大学者手中,乃是情智的寄托,并非单纯学问的发明。

       陈先生受旧学影响很深,从今天学术的进展来看,《通鉴胡注表微》的成果还仅仅只能算是作者预定目标的资料准备。陈先生大可在此基础上接着写出《胡三省生平、治学及思想研究》这样一部大著,这比笔记体的《通鉴胡注表微》显然更全面和深刻,也将更具学术价值。

       陈先生治学严谨,然在此书中,却每每以己度人的揣测胡三省做注的言外之意,率皆援宋末元初故事。此类揣测难言其谬,然亦难言其确,正如董仲舒解《春秋》之弊。从学术角度看,似不宜提倡。

       按照我对微言大义的理解,陈先生在《通鉴胡注表微》里所做的“表微”,实际没什么高深的大义可言。究竟是胡注本身没什么大义,还是陈先生作为学问家而非思想家因而难达大义,就不是我在这里所能给出答案的了。

 

                                                                                                                2014.11.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