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学习心得(一)

(2013-07-06 18:07:01)
分类: 教研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推荐语

苏霍姆林斯基是最贴近我们一线教学的举世公认的教育大家,我们以前读过了他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都感触颇深,成为了我们老师的案头必备。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而又贴近实际。这是一本专门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论著。作者闫学系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她遍览了国内出版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论著,以及大量关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评述著作,撰写了七八万字的读书笔记。她把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梳理,并与我们的教学实际融合在一起,里面也融进了许多作者的旁征博引的教育教学案例,让我们领略到作者阅读视野的开阔,文笔也很好,是我们书写教育教学心得的典范,我一口气读完了第一遍,现在正在进行第二遍的研读,希望大家能认真品读,从中收益。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研读心得(一)

做善于照亮学生前方道路的老师

老师的智慧不是堵塞道路,而是开拓道路,照亮一条知识路。

——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敏斯基认为,如果教师利用自己的智慧过多的强调孩子们的无知,在他们身上显示作为教师的某种优势,这将是一件十分有害的事。教师的智慧在于给学生以启迪,引发他们对知识的惊奇感,并照亮他寻求知识的道路。

闫学老师谈到一位大学教授回忆他中学时代的数学老师曾告诉学生,高考没什么可怕的,数学题也没什么可难的,只要掌握了一些“母题”,充分吃透,弄懂,其他的题目万变不离其宗,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老师把自己总结的一些“母题”发给学生,让他们去钻研。学生们把这些“母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并根据这些“母题”又演变出很多类似题目,真正做到了老师说的“吃透、弄懂”。结果高考成绩全班优异,就连最害怕数学的同学,也得了很高的分数。

这样的案例,我们也听说过很多,就是我们还没有渗透到我们的教学思想中。我们大多老师还是采用的题海战术,试卷一套接一套,奉行“百炼成钢”,老师学生都苦不堪言。假如我们都能像这位老师一样,我们的学生就可以少做很多题,我们的教学就能实现真正的高效,我们的教学就能达到像佛家所说的化境。当然这需要我们的教学智慧。要做到这样,我想我们应该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充分研读教材,自己首先要研究透教材,要游刃有余、居高临下的驾驭教材。不只是数学、物理、化学,各科均如此。就像语文、英语,我们也可以总结出典型的“母题”。这需要我们做大量的案头研究工作,因为提炼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2.一定要放手让学生去钻研,研究,让每一个同学都弄懂,吃透。一不能贪多求快;二要有足够的耐心,绝不能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钻研。老师的作用在于给他们照亮道路而不是代替他们走路。

学生探究新的知识,就像摸着石头过河,可能会走弯路,也可能会犯错误,但只要他一旦自己找到道路,就会刻骨铭心,这就像自己看着地图旅游一样,第一次可能懵懵懂懂,以后再来到这儿就不会懵懂了。这跟撵着导游走马观花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现在好多年轻人都喜欢自己探险。

我们有时候会等不及,总嫌他们慢,或嫌他们不开窍,或顾虑他们考虑不全,不讲一遍,不放心,殊不知,正是我们这种心理,才养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我们的学生依赖心里特别重,不

3.必要的时候,老师要做好点拨,要给他们指明方向,教师的讲解要起到点睛的作用。教师智慧在于如何激发学生自己寻求知识的动力,也就是如何帮助学生寻到通往智慧殿堂的门口,在纷繁与迷茫中找到那条知识路,并且照亮它。

愿我们都能在教学智慧上多下功夫,做善于照亮学生前方道路的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