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 稣 受 难 日( Good Friday)礼 拜
(2012-04-06 14:16:18)
标签:
耶稣基督受难日十字架救恩文化 |
分类: 上帝创造基督救恩 |
这周是受难周,今天是耶稣受难日(Good Friday),我们参加了受难日礼拜。世界各国亿万基督徒都在今天纪念耶稣基督为了众人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日子。
耶稣受难日是纪念耶稣生命中最高潮的一周(即“圣周”,又称“受难周”)中最重大的日子。这一周是从复活节前的一个星期日(棕榈主日——耶稣光荣地进入耶路撒冷城,民众手持棕榈枝欢迎祂)开始,经复活节前的星期四(立圣餐日——纪念耶稣与门徒进“最后的晚餐”时设立圣餐礼)和星期五(受难日——纪念耶稣为世人的罪被钉十字架而死)到复活节(星期日)结束。“圣周”的主题也是《新约圣经》的核心内容——耶稣基督的受死和复活。
在早期的基督教会,只有纪念耶稣复活的星期日才是举行节庆活动的圣日。到了公元4世纪,复活节之前一周的每一天都被定为圣日,其中包括耶稣受难日。许多基督徒都会觉得“Good Friday”(中文无法直译,而是根据发生的事件直接译为“耶稣受难日”或“受难日”)这个名称不太合适。既然是耶稣钉十字架的日子,理应看作是“Bad Friday”。有人相信“Good”一词从“God”变化而来,本来意思是“Gods Friday”(神的星期五)。还有人相信“Good”表示由耶稣殉教带来的拯救对世人是上好的馈赠。
“受难日”是纪念耶稣之“死”,牧师给大家重温了耶稣受难时的情景和耶稣受难对于世人的意义。今天还举行了圣餐礼,每个受洗归主的基督徒都领受了饼和杯。圣餐礼是耶稣在和门徒们共进“最后的晚餐”时创立的,当时祂已经知道门徒中有人出卖了祂。《马太福音》第26章:“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掰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但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新约·哥林多前书》也提到使徒保罗将圣餐礼传给信徒并阐明其纪念意义。牧师对小块面饼和小杯葡萄汁(代表耶稣的肉和血)进行祝祷,然后分给弟兄姐妹领食。通过这种象征性的领食缅怀耶稣基督及其言行。参加圣餐礼是增进并加强信徒与基督之间和信徒相互间的沟通。
对耶稣受难日这个节日,基督教、天主教以及东正教和其他一些派别都有礼拜仪式。在许多地方,不同教派在这一天联合举行礼拜,表示团结合一。
耶稣基督上十字架是为了拯救世人的罪,信靠祂的,罪得赦免,有永生的盼望。十字架本是羞辱的象征,钉十字架是对罪犯的最残酷的刑罚。祂为了担当世人的罪,忍受了巨大的痛苦,以至于死在十字架上。从此以后,十字架成了救人灵魂、肉体的象征,荣耀的象征。世界各国的教堂都有十字架竖立,表示通过耶稣基督十字架的救恩,就可以成为天父上帝的儿女,进入荣美永恒的天家。医院里的红十字是救人的标记,也源于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救恩。两千年来,十字架给世界各国世世代代的人们带来了安慰、盼望和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