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舞
(2013-09-27 19:28:33)
标签:
舞动课程心灵课程舞蹈时尚 |
分类: 咨询师手记 |
一直认为自己与一切艺术无缘,或说但凡与艺术有关的活动形式无缘,比如舞蹈、音乐。这种限制性起源于幼儿园的一次经验。当时幼儿园有个活动,要选几个小朋友去表演,老师让我们各跳一段舞,自己当时表演了一段“小燕子”,跳到一半时,我听到了老师的耻笑声,意思即,这孩子长成这样,跳成这样,还表演啥!我当时整个人僵住了,都不知是怎么离开那几个老师的,这种强烈的羞愧感与无地自如在多年后仍然清晰可见!
后来迷上了杨丽萍。在小学时,偶然在春晚上见到她的《孔雀舞》 ,惊叹不已,舞蹈竟然可以这样美!
不知是情结还是其他原因,对于舞蹈一直很多尝试,但不知为何,有许多活动,就是无法坚持下来。
有段时间学习肚皮舞,因为场上总是将音响开得过大而疲惫退出。还参加过其他舞蹈培训,有次老师教《隐形的翅膀》 ,老师的舞姿很美,但就是激不起我学习的兴趣。直到有一次参加一个层次较一般的(现在看来)舞动沙龙,觉察到身体和音乐融合在一起而唤起隐藏极深的情绪,这种新的发现促使自己渐渐朝向身体工作方向去探索。
近年来把学习和体验更多放在身体工作上,早期的动力是想要探索艺术治疗的效应(当然也是顺道满足下自己的未了情结~~),比如音乐和舞蹈,看到了它们对感受与情绪的催化作用,并且在未有准备的时候收获到意外的礼物——觉知到了身心一致的美妙。
这种经验在常规或传统的心理咨询中从未出现(偶尔出现那也是一闪而过,没有足够的力道),这或者是传统咨询形式本身的限制性所致。虽然所有的咨询核心都在于感受,然而,身体储藏的很多感受无法通过谈话或者某些技术来唤醒(很快并且更清晰地唤醒),从而让治疗之路漫长,当咨询的瓶颈出现时,带入身体工作常常会有柳暗花明的惊喜。
这种经验多次在咨询室里发生。在个案过程中看到,个案对于载体的反应可以相互验证。而音乐和舞蹈是最接近生命本质的形式之一。在和孩子的咨询过程里,孩子的自由联想所呈现出来的画面与音乐高度的一致。音乐照见了孩子内心的某个角落,音乐联结了咨询师和个案内在本然存在的部分,这是一种美妙的体验。
舞蹈亦如此。舞蹈最打动人心的不是曼妙的舞姿和华丽的服饰,而是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情绪,因此,原生态的舞蹈具有最强的冲击力,这也是许多舞蹈家们汲取灵感之处,表演性的舞蹈或优美但流于表面,原始的舞蹈则因浑然天成而得以与个体的内在快速连接,穿透一切,照亮内心。
从经验来看,每个个体生而就具有舞蹈能力,之所以会有身体僵硬都缘于限制性的部分,如创伤性记忆、观念上的限制、身体上的羞耻感等等,限制了能量的流动,表现出来就是僵硬,因此,如果个体的能量是通畅的,身体就可以自由自主地舞动,僵硬的位置亦是相对应的能量的凝结,这些凝结的部位亦是身体病痛之处。
其实每个个体都是天生的舞者,不论男女。只要身体能量是流动的,身体就是灵动的。在课堂或者平时都能见到害怕“表现”或者身体僵硬者,TA们有各种解释:不擅长、没学过、不好意思……事实上阻碍身体的是凝结的能量,当这部分被觉知并且关照到之后,阻结的能量打开,舞蹈就成为一件欢快、随性、随心的乐事。
童年的那次不良记忆已经完完全全地成为过去,或者要感谢那段经历,促使自己接触到身体工作,让自己发现并体验到舞蹈是这样一种令人快乐的方式,不需要任何的培训和学习,打开感觉,接纳伤痛,心灵没有阻滞,身体则灵动,当身心一致的美妙时刻到来,身随心起,心随身动,每一次起舞,就都是全然与自己的相遇,都是属于自己的心灵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