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品味无关的《小时代》
(2013-07-14 11:02:25)
标签:
小时代电影心理娱乐 |
分类: 咨询师手记 |
带着预期中的想法,看了《小时代》,比预期中的感觉还差,就像是一场零乱的碎片。本来女生之间的很多部分也确实就是零乱和细碎的,但放在一个过于虚幻的背景下,就像一场集体的白日梦。
电影放映期间,确实有闷得想离开的小冲动,但看到了周围很多小女生们痴迷的样子,忍住了,汗颜于自己一把年纪混在一群“下一代”中间,一时间不知究竟是自己太成熟了还是她们太过于梦幻,是过去过于贫瘠还是现在过于空乏。
但片中仍然有许多共通点,才能吸引如此多的女生,才能拥有还不错的票房。
影片很会投人所好,选的花样美男和各式美女,吸引着女生的眼球而折磨着男生的神经。
美色是常人之所好,所以,当影片结尾,忧郁冷俊的男BOSS来了一个逆光的艺术剪影时,现场“哗”然而动。这种杀人于无数,女人一遇误终身的类型每每是影片中的首要配角,说是配角因为这样的男人基本上不会愿意把自己安心交付给哪个女人,内在极力诱惑并远离女性,以让女人为之心碎为终身喜好,所以如果是主角,就是一场悲剧。因此影片安排了几个温暖的分出不来谁跟谁(长得太相似)的清嫩小男生,算是对小女生的一种安慰。在当下男女性别特质大有反转之势(女强男弱)的时代,这也是强势女性心中最后的一点保障。
影片里少有的男性观众,这部片子确实不招男性好感。叽叽歪歪的女生秘密和八卦,这向来是男性所不屑的。对于男性来说,缺乏这部分的兴致,还有就是,不敢去了解女性真实的另一面。比如,女性底子里一样的对于情色的追逐。
曾经听到的一则故事,男女两人交往正良性循环中,有天,男人发现女人竟然也爱看情色片,觉得太恐怖,于是分手。这是青涩男生的恐惧性反应,或者是固化男性的偏执性坚守,想起一次自己染了头发,一位男性朋友诧异,“你老公没反对吗?”我反应不过来,他告诉我,自己的姐姐从来不染发的,因为姐夫觉得女人这样不好。现在看来,一个内心极不安全的女人才会招来极端的男人的管束。没有什么是不可思议,只有相对应的真实存在。
还有另一友人分享自己的一段经验,有天听到自己心目中的女神说起《流星花园》来竟然如数家珍,恍惚间以为自己认错人了,弄不懂为什么如此有品味有品质的女生也会喜欢看这样的肥皂剧,喜欢这样的奶油小生……
男性不明白女性的世界,并且以自己的想象(或需要)建构一个女性的世界,有些野蛮的会以此为标准要求之,不符合则认为是“女人有问题”。没想明白,其实人的本能和品味无关。
如此观念之下,男人看这样的电影分明就是一种折磨。
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故事的作者,细腻得令人怀疑其性别。这样的男性混于女孩子中,会是女生的“好姐妹”,这样的男性也比较能诱发女性的泛滥母性情怀,而不知不觉将其圈养成自己的“小儿子”。
回到影片的主线,四位闺蜜的友谊让我回忆自己那个年纪是个什么样子,经努力后感觉很是零散。
少年时代班里分班结派的厉害,自己仿佛是无派别的,虽然或多或少参加过各类活动,但终归无法融入,只是零星地和某个同学相对关系固定些。时隔十几年后同学间聚会,热闹过后,仍然归回当初的样子,甚至有一些同学,根本连回去凑热闹都拒绝。想来,性格中的某一些部分,早期和成年期是相当的一致,一些原来玩不来的,现在仍然陌生,一些原来有交织的,时隔多年,断了的关系复联系上,一个问候就能对接上,旧时那些温暖的时光自然涌现。
于我而言,现在的人际关系和以前相似,好的关系仍然是不腻但懂得,不懂的,正好对应了电影中的一句台词:就像手中的沙子,都不用风吹,走着走着就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