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做自己
(2013-05-24 22:38:38)
标签:
爱与自由儿童为本儿童心理教育 |
分类: 亲子教育 |
近期,关于教育失败的例子很多,诸如学生投毒案,儿子买凶杀害父亲和姐姐等等,各种恶性事件一件接一件,让人们迷茫,孩子到底怎么了?
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孩子们不能做自己。当孩子成了环境的傀儡,他们有巨大的愤怒无以表达而走极端。
结合此次的儿童为本的课程,再一次从自身和临床经验中感知到,以儿童为本,以人为本,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基本要素。
在与父母的交流中,发现父母们很难明白,为什么要以儿童为本,为什么要让孩子做自己。父母们会有各种理由,比如,怕孩子学坏,怕孩子成绩不好,怕孩子……父母们因为不能做自己,而不允许孩子做自己,加上当下社会处于转型阶段,父母们更是把自己的不安焦虑全贯注到孩子身上,以至于孩子们身心健康一代不如一代(水平比父母们还不如)。
父母自己的人生不幸福,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幸福,于是更强地控制住孩子,往自己所认为的“正确”方向走。
这样的结果,也不见得孩子们全都出“问题”,也有一部分的孩子看起来很顺利,但是,父母们不知道他们内在的感受,这样一路违拗自己内在需要的人生,幸福感是如此之低,快乐是如此之少。
即便如此,父母们仍然不愿意让孩子做自己。因为如果让孩子做自己,孩子就不是父母的,或者父母就失去了孩子。失去了孩子,也就失去了自己。
如何让孩子做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做好儿童治疗,更非学一堆的理论所能做到。其中一个衡量的关键点是,你内在的孩子是否自由。
有天带着小女和老师一起吃饭,孩子很快和老师熟络起来,并且会靠近老师身边,有躯体接触的游戏互动。这是第一个能被孩子在首次见面就接纳的陌生人。孩子参加过很多的活动,见过很多陌生或者熟悉的朋友,虽然她并不怯场,但是她极少愿意与别人亲密地互动(除了儿童)。由于一直得到保护,她得已一直以自己的感觉来和他人互动。从她的世界里,清晰地镜映出成人世界的虚与实。
孩子内在澄明,这种天然的能力让他们选择相同内在世界的互动对象。对于成人而言,只有他们自己内的孩子是自由的,孩子们才愿意与之互动。因为内在世界自由了,才具有基本的接纳能力。在这样的接纳里,孩子来去自由,不怕没位置,不怕被束缚。
作为咨询师而言,解除自己的内在束缚,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对父母来说,允许自己和孩子在一起时,放下架子,像个孩子般地和孩子在一起,享受真正意义上的亲子时光,足亦。
不要担心孩子会“自由过头”、“没规没矩”,放下自己的恐惧,相信孩子爱的能力,相信孩子适应世界的本能。相对于刻意地制造规则而言,孩子在自由的空间里,自觉自发地发展出规则,这种以自由为基础的爱,这种以爱为基础的规则,才能让孩子在适应世界的同时,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