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南都》报道了华南城老总和女秘书的婚外情,导致女秘书精神分裂一事。女方的家人因为女儿感情受挫,诊断为精神分裂,于是要求男方赔偿。
先不说感情纠葛里谁是谁非本就难断得清,事件里双方都是成年人,却要求单方为事件买单,把自己得病的责任全归结到“感情受挫”上,未免有失偏颇。
诉诸法律是无奈之举,只是此事离开心理学的分析和判断,估计只能落个“清官也难断”的结局。
诸如此等爱拈花惹草之人,前有宋山木风流不断,或者此老总之事也不是初犯,但为何就此女事主精神出问题?
原因就在于当事人的人格健康基础差异。众所周之,个体差异会导致个体在应对事件时有相去甚远的模式和方法。比如,有些人遇事会走极端、有些则笑笑了之、有些人痛过醒悟、有些则爱钻牛角尖,活生生把自己憋出病来……凡此,均与个体的情绪模式、行为模式、认知模式息息相关。
女性的“托付心理”,导致自己容易陷入被动局面,遇事爱自悯或自弃。
比如最动听的承诺:“我要好好照顾你一生一世”总是非常的受用。事实却是是愿望很美好,现实很困难。
不少的女性均抱着这样的期待来寻找伴侣,“找个能照顾我的人”,实则自己都没弄清楚需要照顾的是哪方面,照顾到几分算合格?
更有甚者,要求对方在自己需要时给予完全的照顾,或者就干脆完全把自己“交付”出去。从心理上看,像是一个脆弱无能力的婴孩,在生活磨砺下,还不懂得长大,到头来终于累人累己。
健康的两性关系就是1x1>1,但对于没有足够健康的自我的组合来说,这个结果只能是<1。
何为健康的自我?简单的计算就是:
完美的自我:十分
健康自我:及格,即六分——自己能够照顾的部分。
余下的二、三分,交给缘分,找个合适的TA来分享和分担。
有句话说:把自己爱好了,嫁谁都一样!
自己是合格产品,才有可能拥有及格的人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