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如何生效
(2010-08-12 12:43:26)
标签:
来访者面质心理咨询休闲 |
有一个来访者,说去了好多家心理咨询机构了,但都是没效果。详细地问下来,她去找了六家机构,亦就是约见了六个咨询师,每次只见一次面就结束。“心理咨询有用吗?”她一脸的疑问。我告诉她,从她的行为模式来讲,心理咨询是没用的。因为她的行为是为了证明心理咨询的无效,坚持自己的模式。简单地说,去找咨询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
这真是一个悖论,让人哭笑不得。然而,确实有这样的一些人,去找心理咨询的动机不是为了调整自己,找到自己的责任所在,而是去找一个审判,而且她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证明(一次咨询就结束,再找另一个咨询师,解释是这个咨询师不好),自己是对的,然而,她觉得这是对方的责任,这是他人审判的结果。
这亦是来访者的一个模式,其问题很多方面亦来源于这个模式。
只有把咨询坚持下来,咨询才能起作用。效果在来访者打破原有的模式开始。
当然,心理咨询确实存在着个案与咨询师不匹配的情况,但是,反复如此,问题就不是在咨询师身上,而是这个模式太固着,个案的问题症结难度较大。
心理咨询发挥最大的效应,靠的是来访者本身。那会问:我干嘛还去咨询?咨询师是帮助你梳理,寻找问题所在,但愿意调整与否,调整到什么样的程度,却只能是你自己决定。试问,一个不愿意改变的人,找任何帮助都是无效的。
咨询师的区别只在于咨询师的经验,是否能更快更准确地和你一起寻找到原因。在这个过程,能否让你感觉到温暖、安全的陪伴。不用“舒服”这个词。因为在咨询的过程中有可能是不舒服的,一些因为反移情或都投射性认同的问题,咨询师进行面质时,可能会感受到不舒服、尴尬。
几乎所有的来访者都有这样一个幻想:心理咨询像一颗灵丹妙药,吃一颗下去,就什么都好了。有些宽容点的来访者想,吃一颗无效,多吃几颗总行吧。
这种心情能理解,对问题的迫切、想逃离体验到的痛苦,都希望咨询能立竿见影。
咨询师反复强调,心理咨询是一种过程。
但来访者很难理解或者说不愿意接受。
心理的成长需要时间,就像小树苗不可能一夜之间长成参天大树。心灵的重建过程更加的漫长(神经症患者)。
先接受这个事实,咨询才开始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