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段有桥爱奇艺
段有桥爱奇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189
  • 关注人气:3,3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百分之百战胜指数

(2011-01-11 15:39:42)
标签:

杂谈

    我一直觉得所有的指数都是阴谋,和指数相关的商业模式都是非常棒的商业模式,交易所、指数基金、指数编制公司、评级者和分析师等等,不用做什么事儿却能赚得源源不断的钱。这都得感谢道琼斯和约翰伯格!最可笑的是国内曝光率最高的号称研究巴菲特最牛的刘建位先生竟然选择做了一个指数基金的经理,如果不是为了钱,就是应了巴菲特的那句话:没有能力和精力的散户最好买指数基金。证券行业的那些用别人的钱的投资者以及它们的上下游,都撒了个弥天大谎,那就是战胜指数!而指数竟然是他们自己杜撰出来的东西。这就像那个聪明的神枪手,打哪儿后再指哪儿,而不是先指哪儿再打哪儿。

    在上一篇博文中,简单分析了上证、深证和中证的主要指数,巨潮什么的就搁一边儿了(搁一边其实并不是不重要,巨潮根据不同规则选取的指数的方法对于我们研究超过目前的指数其实更有参考意义)。指数中有两类,一类是包含所有公司的、不挑选的综合类指数,最常用的是上证综指;另外一类是经过挑选的不包含所有公司的指数,常用的有沪深300、深成指(40只)、中小板(100)、创业板(100)。

    琢磨两件事儿:第一件是为了5-10年,上述这些指数那些更有“钱”途,就像上一轮的深证100和目前的中小板两只ETF基金。第二件事是如何自己缔造一个类似的一篮子股票,能够超越上述指数。这样看来,这个题目就太大了,而且可能根本没有“解药”。但是即使别人摔过跟头,为了成长也无妨再摔上一次。研究又不用花钱买股票。

    先谈第一问题,在一个市场上,前一年市值和交易量大的部分股票未来是否会战胜其他的股票?国内的指数大多半年或者一年就调整,考虑到力量法则,未来像农行这样的巨无霸越来越少,所以指数内公司的变化会相对小和少,而且可能和交易量的相关度更高一些。另外综合各种情况,在目前已经诞生的指数中,我觉得深圳的、100只股票的指数可能更具成长性,比如深证100、中小板、创业板。而像沪深300、180等等这些只包含大公司的指数可能最终逐步与周期相关了,而越来越与成长无缘。不要看前者市盈率50、70倍,高处不一定不胜寒啊!从2007迄今为止可以比较深圳成指(包含40只)、深证100(100只,r和p是一个指数、包含股票相同,只是统计除权不同)和中小板(100只)的涨跌:

    深成指: 6600 -19600-5800 -13600

    深证100:2100 -6500 -1900 -4800

    中小板:2000?-6000 -2100 -7400

    从上一轮易方达深证100ETF基金和这一轮的华夏中小板ETF基金的超好表现也很容易看出这个趋势。

行业和规模是最简单区分条件。规模是相对的,而行业则具有周期性和进化性。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市场处于周期性低谷的时候如果没什么好的目标股票,买入上述深圳市场相关的ETF基金是个相对好的选择。而在其他的阶段策略可能刚好相反。作为市场走向的测不准论的信奉者,这个策略的可行性其实不太大。只有遇到占基金比例较高的企业集合群体被低估,才可能有机会,比如金融股低估而金融股又占上证相关指数的50%权重的时候,但是可能不如直接买入银行股,就像周期投资法的一篮子的方法。

从上面关于第一个问题的分析,已经找到了要超越的目标,那就是深圳的一些指数。现在来谈第二个问题,如果缔造自己的一篮子股票超越指数。这非常困难,先学学别人吧。一个是最近刚刚读过的张化桥,他建议在小型成长股中选择50-70只股票分散投资,这个看起来很傻、很天真的建议其实一点儿都不傻。只是针对不同需要的人会有所调整或者改变而已,比如年龄、对风险和收益的需要、资金量等,因为对于同样拿出100万买股票的两个人,如果资产相差100倍,则策略会完全不同,这可不是心理账户的偏见!比如最近史玉柱买民生,我们就应该一分为二地看,既要看到民生值这个价钱的一面,也要看到史玉柱现在年龄和资产与以往大不相同之后对于风险收益需求变化的一面。第二个就是乔尔格林布雷特的神奇公式,用不用这个公式并不重要,而用这种方法来思考则至关重要。我也没有答案,不过可以考虑的指标有很多,不好量化的有,行业、商业模式、管理层、股权结构等,好量化的有ROEROAPEPBEBIT等等很多。是否可以在深圳中小板和创业板(得下半年了)上市两年以上、连续两三年ROE比较高、收入和毛利率不错、正常交易的股票,并剔除PEPB、股权结构太不合理以及有诚信等风险的公司,选择几十家家公司,每年调整。当然选一篮子的方法和选股时不同的,尽量要有量化的指标,简单才可操作。总的来说,应该是可以的。

如果想做得好,应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外,我觉得即使没有一个答案,或者没有一个普适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该非常有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