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买保险买平安、不喝茅台喝伊利

(2010-12-17 18:24:08)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投资与方法

    作为业余投资者,我一直在思考和实践是否有一条可以长期有效、规模复制的投资哲学与方法,适合业余投资者,无需太专业的知识和太内幕的人脉。可以说在向李驰、但斌、段永平等等愿意说真话的专业投资者以及那些国外大师们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投资哲学和方法,比如我总结的灾难投资法。在2008年的11月,市场最黑暗的时候开始把所有中国石化换股并加仓买入平安和伊利。这其实是两只曾经无限风光的股票,但是当时甚至长期和它们风光地在一起的投资者们其实都没怎么赚到什么钱。而在金融危机的外部灾难下,它们分别又同时被卷入平安增发1000亿、投资富通亏损200亿以及伊利股权激励、三聚氰胺不幸沦为ST等漩涡之后,包括我在内的选择和它们在一起的投资者,都赚到了钱。平安股价迄今为最低点的三倍,这在大盘股里绝对属于凤毛麟角,而伊利更是涨至最低点的七倍!

    而且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对于我们这些投资者来说,这些都是简单、好赚的钱,是我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赚到的钱,不仅不需要专业投资者的技巧、信息和人脉,而且投资收益还完全有可能超越专业投资者

    回想起当时买平安,其实我根本都没有看过年报,而且迄今为止也没有看过,尽管我一直在努力学习但是我觉得还是看不懂保险公司的报表,另外保险公司因为有计提和赔付是可以任意发挥的,不看也罢。但是这并不是说可以不关心这个公司,我关心的就是两点:第一平安是个好公司,这个地球人都知道,而且即使是假的我也没能力独立发现,所以就像帕斯卡定律一样完全可以相信(天塌了也有大个儿顶着呢);第二对于平安的大股东和管理层来说,违法不值得、道德成本很高。有这两点就足够了!最后,我觉得一个能把垃圾(中国的保险产品)卖出去并且能够长期重复卖出去还增长很快的公司应该是个好公司。我从来不买保险,但是买平安的股票,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理性的选择!我一直很同情1999年后大多数国内的买保险者,以目前国内保险状况,其实只有特别有钱和特别没钱的家庭才有真的有必要买保险,这和国外的情况正好相反。另外,像但斌这样有一定良知、道德成本较高的专业人士在那么高的价格都叫嚷着“闭着眼睛买平安”,从140元跌倒20元,我们睁着眼睛买入的安全边际足够大啊!还有什么好怕的呢?(比如今天偶然看到市场传言平深整合被监管部门叫停是导致最近平安AH股下跌的原因,我根本不知道,其实真的没有什么。就是事先有人告诉我我也不会卖出)

    至于伊利,也同样简单,这种没有集团控股公司、没有金融投资、没有多元化的公司才真叫简单,我们这些业余投资者是完全看得清楚,从30多元跌下来,PB都快成了一倍。一个当时销售额200亿的公司市值才四五十亿,估计巴菲特都得动心。而且更有趣的是让我最后下决心买入伊利竟然是当时我看到一本歌颂蒙牛的《蒙牛内幕》,估计蒙牛的孙先红写作上述书籍的时候没有想到吧,其实仔细一想在这么一个“强悍并高尚”的对手面前,伊利还活的不错,能是一个差企业吗?和光明、三元、飞鹤们相比也相对低估啊。当时甚至一直到现在都有很多业余、专业的投资者在买或者更多地是在“说”买茅台,但是从35跌到6元的伊利和从230跌到90的茅台,看看PB和PE,即使我们这些业余投资者也可以比较出来,那个更值得!现在的股价也完全可以证明:茅台从不到90元涨到目前最高220元,而伊利从6元多涨到最高46元,这足以让所有的品牌的消费股和医药股们黯然失色,呵呵!十年内能找到这样一直股票,我们就足以傲视专业投资者了!很多人看不起潘刚,也看不起伊利,但是我觉得在中国做企业得是潘刚和张近东这样的,而黄光裕、牛根生等等都太急功近利了,撑得起一时撑不起一世啊!我也一直对于伊利这样犯过错误还没有倒下的企业心存敬意并爱慕之。其实企业的高尚大多是假的,能像GOOGLE这样敢于公开宣称“不作恶”已经不容易了!包括后来的国美、创维等等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以前只要老大出事公司就土崩瓦解的日子在中国一去不复返了,这样的大趋势咱们得能看清楚。(倒是去商场认真观察过伊利、蒙牛的货架、价签,你能很直观的感觉到蒙牛盖过伊利,但是冷饮和奶粉全然不同)

    巴菲特说过,和跳水比赛不同,投资不必凭借难度获胜。我的原则是大机会下大注,小机会不下注,而不是下小注!所以从07年到现在,基本上只买过中石化、伊利、平安。作为业余投资者,如果能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领域并且仅仅停留在能力圈或优势圈内,完全可以获得令我们满意另别人艳羡的投资回报,而且不用忙忙碌碌的,巴菲特和芒格甚至还说过“运动有害投资”。希望我们一起努力,多多交流,即使我们的水平低、钱少、没有人脉,但是我们一群臭皮匠,在投资这个非100%科学的领域内,应该相信“我能,我们能”,呵呵!

    另外,最近在尝试我的周期投资法,试验对象又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同样也无需看报表的银行股,其实看了也没用,再努力看报表你能赶得上那些分析师和内幕者吗?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想通过努力在篮球上超过姚明,还是另辟蹊径努力在围棋上超越姚明吧。因此只是投机取巧地偶尔百度一下某某银行某某年度年报点评而已。已经做了一个篮子,招商、民生、浦发、兴业,买入进行中。有兴趣者多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