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140多元的高点并没有什么成交量,说明没有机构逃顶。在每次大跌、80元60元40元三次大跌时候都有明显的成交量半圆形增高现象,另外在1664地点的20元以及转暖的30多元附近又有成交量放大现象,根据事后的统计上述价位正好是去年第四季度机构集体加仓的位置。所以可以肯定成本较高的机构看好而且并没有落袋为安或斩仓出局,只从这一点来看业余投资者应该可以继续持有。
伊利股份:2007-2008大牛市中伊利没有表现和成交量,而在三聚氰胺之后成交量瞬间天量可以理解为散户和机构出逃,但是之后到目前为止成交量一直较大,伊利成了敏感股。悲观一点的可以认为是得到了短期资金恶炒的对象,乐观一点的可以认为机构之间的观点和行为相反。所以动荡的伊利至少还有一定的相对估值回归的机会,但是能否继续较长时间内持有还要看经营发展与其它事件性机会。
中国石化:牛市上涨的10-29元区间产生最大成交量,做为事后诸葛亮至少可以看出当时的大成交量中肯定是一半赚钱和一半赔钱,我属于后者。之后各个阶段成交量相对高低不明显,看不出什么规律,可能和盘子太大有关吧。
贵州茅台:在100-230-100的过程中成交量都比较均衡,估计大量股份持有者都比较理性吧。只是在前后两个部分可能是市场转暖的原因而有较大一些成交量。平稳的东西注定机会不大,对于投机者来说碰上可能炒作的概念,对于投资者来说没有遇到低估的机会。
云南白药:成交量一直均衡,涨跌也不大。就像一株已经被发现的深山里的人参。带着些许的敬意远观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