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中国经营报》约稿,谢绝转载
为防范中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的汇率风险,提高中国外汇储备资产收益率,中国政府于2007年9月成立了中投公司。中投公司实施与国家外汇管理局截然不同的投资策略,以对冲中国传统外汇储备资产面临的风险。自成立以来,中投公司的投资组合过分偏重于美国金融类资产,例如对黑石、摩根士丹利与JC弗劳尔斯的投资。中投公司成立之日也是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之时,上述投资在次贷危机深化与扩展的过程中损失惨重。为此,中投公司承受了巨大的外部压力,各种质疑与批评接踵而来。一个顺理成章的结果是,中投公司放慢了投资步伐,对潜在投资机会往往过于谨慎。
不过,随着全球能源、大宗商品市场大幅下滑,随着处于困境中的金融机构开始抛售旗下优良资产,随着中国外汇储备遭受美国国债价值下跌与美元贬值双重打击的风险越来越大,从2008年年底起,中投公司在海外投资领域似乎重新提速,关于中投公司的投资传闻重新吸引了市场眼球。目前关于中投公司的投资传闻包括两类:第一类是中投公司试图参与购买美国国际集团出售的各类优良资产;第二类是中投公司开始布局海外资源市场。
美国国际集团(AIG)是次贷危机的最大失败者之一,由于已经被美国政府国有化,它被迫通过分拆、出售资产来偿还国家注资。这些拟出售资产中包括美国友邦保险公司(AIA)与飞机租赁公司(ILFC)。AIA公司被誉为美国国际集团皇冠上的明珠,在13个亚洲国家拥有2000万保险客户,雇佣了20万固定代理人,2008年的营运利润高达20亿美元。ILFC是全球最大的飞机租赁公司,波音787最大买家,资产质量优良。传闻中投公司对这两家公司的出售都很感兴趣。一方面,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投公司希望支持一家内地竞标者参与竞购AIA,目前中行已经取代中国人寿成为最大候选者。另一方面,据路透社报道,中投公司目前拟联手工行、中行以80亿美元竞标ILFC公司。
由于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已跌至多年低位,投资价值凸现。除中国近期与俄罗斯、巴西相继签署以贷款换石油协议、中铝增资力拓、五矿收购Oz Minerals外,中投公司也频繁与澳大利亚资源类企业接触。例如,2009年2月,澳大利亚两家金属类公司FMG与Fortescue相继向媒体证实,公司已与中投公司以及英美资源集团就投资机会进行会晤。
如何评价中投公司在近期内的频繁出击呢?总体而言,在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之际,趁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市场以及金融市场处于历史性低位之际,加大对资源类企业以及资产质量优良的金融企业的投资力度,是非常正确而恰当的举措,对中国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对冲未来中国宏观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由于美国政府已经投入巨大的财政资金用于救市,未来美国只有通过增发国债或者印刷钞票的方式来为救市成本融资。这将导致美国国债市场价值下跌、通货膨胀以及美元贬值。换句话说,一旦市场对美国国债以及美元汇率丧失了信心,全球通货膨胀将会重新袭来。在合适的价位上增持资源类资产,既有助于对冲中国政府过度持有美国国债面临的风险,也能平滑中国未来进口资源类商品的价格。
其次,对于中国金融企业而言,盲目并构美国金融机构资产已经被证明是不合时宜之举。然而,对于AIA这种声誉极佳、资产优良、并未深入卷入衍生品投资(这一点仍有待查证)的企业而言,实施并构有助于中国金融企业更快更好地开展区域化经营。由于对彼此的业务非常熟悉,整合起来的难度也相应较小。
然而,我们依然要对兼并收购的潜在风险保持警惕。第一,尽管被收购方资产质量较高、现金流收入稳定,但是收购价格必须处于合理范围之内。在谈判制订收购价格时,要对被收购企业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高度重视或有负债与潜在风险,并将之反映在最终定价中;第二,在完成收购之前,要充分考虑对方的商业模式、企业文化、管理层与工会力量的相对强弱等,避免在收购后的管理与整合方面面临意料之外的难题,避免上汽收购双龙之类的悲剧重演;第三,要充分考虑东道国政府的反映。一方面,东道国政府的态度将直接影响交易能否成功;另一方面,即使东道国政府在危机时刻对海外收购表示欢迎,但一旦局势转变,东道国政府的态度可能逆转。欧美银行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期收购韩国商业银行的例子充分说明,一旦东道国政府对待外国投资者的态度急剧转变,那么已经进入该国市场的海外投资者将处于进退为难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