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09年1月工业品出场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3%。环比下跌趋势与2008年12月比有所加剧。其中原油出厂价格下降49.9%,有色金属出厂价格下降24.6%。国际油价、金属价格的进一步下跌,以及中国企业的去库存化尚未结束,是导致PPI下跌的主要原因。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随着2008年12月底中国用电量、经理人采购数据的反弹,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也开始回升,例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2.7%。然而,由于去年PPI同比增速走势是1月至8月逐渐走高,即使今年上半年PPI增速有所反弹,但从同比上来看,PPI的负增长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可能要到2009年第三季度才会出现明显反弹。
综上所述,2009年中国出现通货紧缩的可能性很低。而且关于通货紧缩事实上并无一个公认的定义,CPI和PPI要持续多长时间的负增长才会被定义为通货紧缩,目前尚无共识。2009年上半年,有两三个月可能出现CPI与PPI的同时负增长,但下半年这两个指标都会恢复同比正增长。
2008年12月的经济数据显示了经济转暖的部分迹象,这有待于1月份的工业生产值、能源及大宗商品消耗指标来验证。而1月份的春节因素,导致用这个月份的数据来研判经济走势可能出现偏差。我们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数据才能判断经济反弹是短期趋势还是中期趋势。
我始终认为,2009年保八不是大问题。大规模的财政刺激、银行融资,用来确保短期增长的效果不容低估。2009年中国GDP增长将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然而,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另一些指标,另一些中长期风险。例如结构性指标(轻重工业比例)、就业指标、收入分配指标(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基尼系数,以及未来银行业可能出现大规模坏账的可能性。2009年1月份信贷增量超过1万亿人民币,我很难说服自己规模如此之大的信贷投放不会产生大面积坏账。这些坏账难道最终又要再次由财政来承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