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明1108
张明1108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793
  • 关注人气:24,7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HO模型讲义

(2007-01-24 22:24:00)
标签:

杂谈

这是我撰写的一篇国际贸易理论讲义。

1、  国际贸易理论是解释国家之间的贸易为什么会发生,以及贸易是否能够带来福利增进的学问。

2、  在斯密和李嘉图看来,劳动生产率差异是导致国际贸易发生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他们均采用了两国、两种产品、一种生产要素(劳动)的2×2×1模型。而劳动生产率差异背后隐含的假定是技术差异。

3、  事实上除了技术差异外,国家之间资源禀赋的差异也是导致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例如中东国家为什么会出口原油)。因此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就抛开劳动生产率差异,专门研究资源禀赋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他们在1920年代提出的模型被称为HO模型。

4、  为了研究资源禀赋差异,就必须把模型扩展为2×2×2,即两国、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假定两国为美国和墨西哥,假定两种产品为汽车和布,假定两种生产要素为资本和劳动力。

5、  这里需要引入资源丰裕度和资源密集度的概念。资源丰裕度反映一种资源在一国的丰裕程度,它可用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来表示,假定资本的价格为r,劳动的价格为w。那么资本丰裕国家的r/w将会低于资本稀缺国家的r/w。换句话说,在资本丰裕国家资本的相对价格较低,劳动的相对价格较高。资源密集度反映生产一种产品所投入的资源的相对数量,它可以用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数量来表示,假定资本的数量为K,劳动的数量为L,如果一种产品的K/L>1,则称这种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反之称之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此我们假定美国为资本丰裕的国家,墨西哥为劳动力丰裕的国家。汽车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布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6、  HO模型的关键假定包括:第一,两国的生产技术是相同的——也即劳动生产率没有差异,而且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第二,各个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第三,各国的各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利用的;第四,各国有着相同和位似的偏好;第五,生产要素在一国内部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在两国之间完全不能流动。

7、  HO模型包括四个定理:HO定理、stoplersamuelson定理、Rybczynski定理和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下面我们将简单地逐一推导。

8、  假定两国没有进行贸易。那么对美国而言,由于国内资本相对充裕,因此资本的相对价格较低,密集使用资本的汽车相对于密集使用劳动的布的价格PX1/PY1较低;对墨西哥而言,汽车的相对价格PX2/PY2较高。

9、  如果两国开放贸易,那么商人在套利动机的驱使下,将从美国购买汽车到墨西哥出售,从墨西哥购买布到美国出售,最终实现两国汽车与布的相对价格相等。

10、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HO定理:即一国将会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11、              贸易后两国汽车与布的相对价格相等,就意味着美国的汽车价格将会上升,而劳动力的价格将会下降。

12、              一旦开展国际贸易后,由于美国汽车的价格上升,因此美国的汽车部门将会扩张,而布部门将会收缩,从布部门释放出来的资本和劳动力将会进入汽车部门。然而从布部门释放出来的资本少、劳动力多,但汽车部门需要的资本多、劳动力少。这就造成了资本供不应求和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居民,从而资本的价格将会上升,而劳动的价格将会下降。

13、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SS定理:即如果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上升,那么资本的价格将会上升,而劳动的价格将会下降,反之亦然。这个定理实际上指出了贸易的福利影响,即自由贸易虽然能够增加一国总福利,但是也产生了赢家和输家。赢家是该国丰裕要素的持有者,输家是该国稀缺要素的持有者。

14、              国际贸易将会进行到什么程度后终止呢?那就是两国商品的价格相等。在完全竞争的假设下,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价值;在两国技术相同和规模报酬的假定下,商品边际价值的差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因此商品价格的相等等价于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

15、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当自由贸易使得两国之间产品的价格相等时,两国之间生产要素的价格也会相等。

16、              最后,一国的资源禀赋可能发生动态变化,例如墨西哥出现的生育高峰将会使得墨西哥的劳动禀赋更加突出。劳动数量的增加将会压低劳动的相对价格,进而压低该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该国将会出口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17、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Rybczynski定理:在国际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一国某种要素禀赋的增加将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产量增加,而另一种产品的产量减少。

18、              回过头来总结以下HO模型的含义。该模型的逻辑思路是:商品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而商品价格的差异取决于商品成本的差异,商品成本的差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取决于生产要素的禀赋。因此资源禀赋是产生国际贸易的最重要的基础。

19、              四个定理的关系。HO定理解释了贸易的模式,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阐释了贸易的本质——商品贸易的背后是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SS定理给出了贸易的福利效应,Rybczynski定理在某种程度上将HO模型动态化。

20、              HO模型是国际贸易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模型,自产生以来引起了不少争议。其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列昂惕夫悖论。列昂惕夫发现,资本丰裕的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竟然低于进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这与HO定理是相互冲突的。对列昂惕夫悖论进行解释需要放松HO模型的假设条件,包括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各国技术不是相同的、贸易壁垒的存在阻碍了商品价格的趋同、要素密集度逆转等,甚至各国的要素本身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列昂惕夫本人认为美国劳动力的生产效率远高于墨西哥的生产效率,因此应该考虑人力资本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