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何帆、张明
10月6日,中央电视台援引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报道,中国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值此重要时刻,关于外汇储备的规模是否适度、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和收益如何衡量、外汇储备如何加以应用的讨论成为国内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我们认为,到2010年我国外汇储备可能达到两亿元,外汇储备的不断累积将导致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财政状况稳定性和商业银行赢利性之间的三难选择;在外汇储备的多元化方面,应该格外慎重地对待向国有银行和社保体系注资、构筑战略性石油储备和黄金储备等策略,治本的策略应该是降低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
外汇储备的倍增和三难选择
张斌博士运用指数增长法、主成分比重法、组成部分加总法和年平均增长率法等四种方法进行了估算,如果不进行重大的政策调整,到2010年,我国的外汇储备总和将超过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占我国GDP的比率将达到50%以上。
为了避免外汇储备增长对国内基础货币存量造成的冲击,中央银行将不得不继续以发行央行票据的形式来进行冲销。这种方式持续下去将会造成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发生错配,外汇储备作为央行的资产是以外币计值的,央行票据作为央行的负债是以人民币计值的。在2005年末,央行资产中接近60%是外币资产,负债几乎全部为本币负债;预计在2010年末,央行资产中80%是外币资产,负债仍然几乎全部为本币负债。在央行资产负债存在币种错配的情况下,一旦发生外币大幅贬值,那么央行极有可能出现清偿力危机。
为了维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央行不得不发行越来越多的票据来冲销外汇储备的增长。而为了让收益率很低的央行票据能够为商业银行所接受,中央银行或者需要采取行政性手段,或者不得不提高央行票据的收益率。如果采取行政性手段要求商业银行购买,那么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将会显著下降;如果逐步提高央行票据的收益率,这将对财政部未来还本付息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在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财政状况稳定性和商业银行赢利性之间存在三难选择,如果不降低外汇储备的增长率,我们在三者之间总是首尾难顾。
如何进行外汇储备的多样化
我国目前外汇储备在币种结构上偏重于美元,美元资产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约为70%左右;在资产结构上偏重于美国财政部国债和政府机构债,这两者在中国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约为60%左右。币种结构上偏重于美元,形成了美元贬值带来的资产缩水风险;资产结构上偏重于政府长期债券,这客观上造成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收益率偏低的问题。
目前关于如何使用外汇储备,国内流行以下几种观点:用外汇储备用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注资、用外汇储备填补社保基金存在的空缺、用外汇储备构筑战略性石油储备和黄金储备、用外汇储备引进先进技术、成立投资公司代理运营富余的外汇储备(类似于新加坡的淡马锡)、通过QDII来促进国内外汇储备的流出等。
我们认为,应该慎重对待和深入分析以上多元化外汇储备的建议。将外汇储备运用于国有银行改制和社保基金注资,属于公共财政范畴内的转移支付,而外汇储备是由贸易顺差和FDI流入累积形成的央行资产,而且背后还累积了相应的央行票据债务,能否将外汇储备作为公共财政支出来源,从功能上和归属上还存在障碍。即使要实现注资,也必须以银行治理机制的改善和社保领域内的反腐败为前提。目前国际油价和金价均在高位运行,可以预测,投机者必然会趁中国大量购买原油和黄金之际进行炒作,不知道成本高昂的原油储备和黄金储备对中国而言还有多大的意义。据内部人士透露,诸如淡马锡等国有投资公司的运作存在很大的不透明性和暗箱操作,在不经过彻底审计之前,我们不能贸然相信淡马锡漂亮的收益数据。QDII制度更多地是促进民间外汇的外流,这不能直接缓解我国官方外汇储备局部不下的状况。
因此,我们认为,目前最现实和最可行的方法,依然是实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调整和资产结构调整。在币种结构方面,应该适当扩大欧元资产和日元资产的比重;在资产结构方面,应该扩大投资于美国机构债和企业债的比重,应该增加对美国股市上蓝筹股的投资。
必须指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降低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而这意味着政府必须进行重大的调整,在外贸和外资政策方面取消各种优惠措施,将出口导向型增长转变为内需推动型增长。
(笔者单位: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