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四大的审计师们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天底下最有趣的关系之一。为了聘请四大做审计,客户们要支付比聘请国内事务所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代价。一般来说,中国企业要在海外上市、在海外上市后披露年度或半年度财务报表,或者寻求海外资本的兼并收购时,需要聘请四大这种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事务所来做审计。按理说,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四大的审计师们应该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才对。但是审计是个特殊的行业,审计师虽然从客户那里收取费用,但是最终却要向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负责。这就决定了审计师不能对客户唯唯诺诺,而是应该用客观独立的眼光来审视客户的财务报表和内控体系,按照通行会计和审计准则来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论这种意见是否受客户欢迎。打个比方,审计师和客户之间的关系类似于猫鼠关系——审计师的职责是发现客户会计报表中的问题,而且最令“老鼠”头疼的是,这只“猫”还是自己花钱请来的,不郁闷才怪!
一般而言,四大的审计师和客户刚开始合作时,客户对审计师的态度还是相当尊敬和合作的。在客户眼中,四大的审计师们拿着高昂的薪水、说着熟练的英语、穿着得体的套装、一副干连职业的形象,他们来是帮助我们上市的,客户最初一定这样想。但是随着审计的深入,客户的财务人员就开始发牢骚了。这些审计师们成天打电话向自己追问每一笔账款的来龙去脉,经常要抽查陈谷子烂芝麻的原始凭证,不断地给出各种报告让自己填写。为了应付这些审计师们,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要被耽误。在很多情况下,客户的财务人员往往要陪着四大的审计师们加班,因此往往是怨声载道。
但是这还不是最要命的事情。随着审计工作的推进,客户们往往懊恼地发现,自己的小金库居然被审计师们给查了出来;以前为了提高业绩而做的一些会计处理被审计师们要求进行调整,自己通过关联操作转移利润的方式受到了置疑。如果一切按照审计师们的要求做,自己的企业不但在公众面前的印象要大打折扣,而且可能引起税务机关的注意。这样,客户对审计师的态度,已经由热情转为冷淡,再由冷淡转为厌恶。一个四大的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们到湖北去给一个大企业做海外上市,他们的香港经理发现该企业湖北分公司的账目有问题,要求他们提高资产减值准备,被该分公司总经理断然拒绝。这个香港人立马向北京总部汇报。第二天,接到总公司消息的湖北总经理勃然大怒,冲到他们所在的办公室,用湖北话把这位香港经理大骂一顿。总经理走后,朋友去安慰这位经理。没想到香港人淡淡地说,刚才他讲的话我一句没听懂。
审计师们之所以对客户的财务报表斤斤计较,实在是因为,这是与四大的牌子和自己的声誉紧密相关的事情。看看美国,安然公司的假账使得安达信轰然倒塌;看看国内,给银广夏做审计的中天勤的两位审计师,至今还在宁夏贺兰山下的监狱里服刑。一旦出事,不仅饭碗和声誉受到威胁,还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事实上圈内人都知道,即使审计师的水平再高,也不可能发现会计报表中的所有问题。例如,如果客户和银行串通好,那么银行存款的函证就不能获得真实信息;如果客户造假手段高超,从原始凭证到明细帐到总帐到会计报表全部造假,而且在会计科目的关联方面也面面俱到,审计师本领再大也无济于事。好在法律对审计师的要求还不算苛刻,只要审计师依照审计准则,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了充分审核,即使出了问题,审计师也不会担法律责任。审计领域内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重要性”。简单而言,只要财务报表的问题在重要性金额之下,审计师们可以容忍,因为审计报告是相对准确的。但是一旦超过了重要性金额,就必须进行调整。例如,500万元对于年收入50亿元的企业而言没有超过重要性金额,但是对于年收入2000万元的企业而言就非常重要了。为此,审计师们往往把更多地精力投入到金额更大的交易中去,对于一些金额太小的问题,也就挣一只眼闭一只眼,放它过去了。这用四大的行话来讲,叫“放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