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的尝试 丰硕的成果
—Mickey父母双语教育的心得和体会
http://s11/middle/5f90b758g9a8f1c2a78da&690
今年盛夏八月,我们的儿子贾嘉文瀚(英文名字Mickey,现在四岁七个月)参加了“外研社杯”(幼儿组)网络视频英语口语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得亚军;继而在金秋十月,祖国六十一华诞之时,他又在2010“洪恩朗读者杯”儿童英语电视风采展示活动中获得了全国总决选一等奖的好成绩。我们在享受这份喜悦的同时,也想把这四年多来双语教育的经验和心得梳理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Mickey出生后不久,我们有幸接受了一种婴幼儿双语形成的理念,该理念来自美国一个名为“多语儿童协会”的非营利组织(网址:www.multilingualchildren.org)。该组织在全球推广儿童的多(双)语教育的理念,并给出了大量理论及操作指导。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儿童早期双语教育的益处和风险并存。益处在于:双语教育有利于幼儿智力的深层次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使其具有更强的解决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风险可能包括:语言发展迟滞、混乱、甚至是失语。但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稍纵即逝,我们决定把握这个时机,亲自尝试。
我们进行双语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家庭内部构建双语环境,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双语输入,孩子完全通过自然习得的方式,经过语言形成的关键期发展成为双语。这种做法应把握的关键有以下几点:一是要充分利用语言形成的关键期:0-3岁。带过孩子的家长都知道,早在能够语言表达之前,孩子就已经能够听懂并理解大人说话的意思,并且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孩子会自然学会不同的语言(包括方言)。因此,婴幼儿的大脑就像是一个“全功能语言芯片”,它会根据早期的语言环境而“烧入”不同的“语言程序和数据”,并最终“固化”。所以,充分利用婴幼儿语言形成关键期进行双语教育和开发,不失为一种捷径。二是要选择适当的语言环境模式。语言环境模式是指实施双语教育时,两种语言输入的分配方式。我们选择了父母分别使用一种不同语言并保持不变的输入模式(英文名称为One
Parent One
Language,简称OPOL),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通过跟父母接触,分别习得两种语言。具体操作就是由口语较好的爸爸给Mickey讲英文,为了不使孩子产生语言混淆,在Mickey两岁之前,爸爸只对他讲英文。Mickey会说话以后,凡是跟爸爸讲话时,他就会主动使用英文。三是要保证有足够的语言有效感知时间。有效感知时间是指幼儿在清醒状态下,对某种语言进行有效感知和交互的时间。这里要强调一点的是,只有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才是有效的。Mickey三岁左右时,我们给他放过DVD
“Make way for Noddy”,他当时看了一会就没兴趣了,其实是他还听不懂,而现在他却能津津有味地看上半个小时。
Mickey在双语环境下出生后的六个月和其他孩子无异,处于无意识的发音阶段。进入第七个月后对英语和汉语的简单提问均能作出正确反应。喜欢听大人说话,路上指认识的东西,并要求大人说出名称才肯罢休。在他九个月的时候,我们开始让他看“Baby
Einstain”(DVD),一开始他就被其中曼妙的音乐和缤纷的色彩迷住了,这个时候我们一般每天让他看十五到三十分钟。在这套DVD中,Mickey初步接触了动植物、形状、天体、数字等,并由此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一岁两个月以后,我们选取了“Disney
World of
English”作为辅助视听材料。它是一个完善的英语学习系统,针对孩子的各个成长阶段研发出来,并且给予他们很多发挥及使用英语的机会。到两岁两个月的时候,他已经能用英语和大人做只言片语的交流。由于两年之中Mickey已经积累了大量听力词汇,他的理解力远远大于其表达能力。此阶段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就是,Mickey创造出很多词汇,分别与相应的单词对应,只是发音不同,如:lamp==>Bapoo,
duck/duckling==>Dahdah, eye
drop==>Ahbapoo,
peanut==>Ahdah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他两岁三个月的时候,他终于“蹦”出了第一个完整的句子“I
want to 吃
watermelon.”Mickey的语言从此开始突飞猛进,随着词汇的增加,他已能用中英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在他三岁四个月参加“外研社杯”的幼儿英语比赛描述图片时他说出了“On
the centre of the flower, there is a bee.”这样的句子,令在座的外教评委惊叹不已。
在Mickey快满四岁的时候,我们还使用了“Teach Your Child to Read in 100 Easy
Lessons”这本书,让Mickey学习自然拼读法并开始自主阅读,目前已经学习了六十课,历经了大概十个月的时间。就在今年十月二十五日的晚上,量变终于达到了质变,他自主地读出了“resident”这个单词,虽然当时经过了一个拼读过程,但是说明他已能掌握英语这种语言发音的基本技巧。不仅如此,目前他能根据大人的发音拼写出dog,
cat, mug, bit, bat,sink, cart, pig
等简单单词,说明他已经将英语这门语言的发音技巧吸收并能将其输出使用。在Mickey四岁半左右我们又给他选取了“Make Way for
Noddy”,“Super Why”,“Little
Einstein”等视听材料,涉及天文地理知识,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其中个别词汇对我们来说也是生词,但是他的“耳力”真的很好,看过三四遍之后就理解了,连“metamorphosis”(生物学上的变态反应)这样的词也能猜出意思来。
目前我们在晚间时候又推出了“家庭阅读”:一、三、五学国学,二、四、六阅读英文经典故事,以讲故事为主,提问为辅。在学习国学中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插曲,姥姥将三字经中的“爱恶(wu)欲”读成了“爱恶(e)欲”,Mickey马上纠正她,并且说“姥姥不对,e(饿),hungry的意思”,这一有意思的片段刚好被录像机记录了下来。
在这期间,我们也没忽视Mickey的汉语学习。在幼儿园的小班他就已经学习了“弟子规”的部分内容,我们抓住这个契机,引导他完成了“弟子规”和“三字经”的背诵学习,让他明古以鉴今,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目前Mickey在双语之间切换自如,记得有一次他举着飞机面对视频对面的爷爷奶奶,爸爸问他“Is
your plane
wiggling?”,奶奶让他解释什么意思,他回答到“飞机在晃悠吗?”我们都对他“译”的水平感到非常惊讶。
通过对Mickey的双语教育,我们发现他对语言的感觉非常敏锐,能模仿唱出法语歌曲“Alouette”(云雀)中的片段,也非常喜欢学唱粤语歌曲。由于他从小接触的就是英文原版的视听材料,所以他的语音语调很地道,鉴于此,他对自己的发音很自信,还不时纠正我们的发音。
蓦然回首,对Mickey的双语教育我们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从原来对这种尝试的忐忑不安,历经了迷惘、失望、焦灼和兴奋的各种复杂心理,到最后实施的成功,我们痛并快乐着。在进行双语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以下要点:一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Never
give up!
二是尽早开始:建议在6个月之前,越早越好。三是多给孩子提供第二语言应用的机会。对Mickey的双语教育使孩子和我们受益颇丰,我们很庆幸当初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也坚信这份特殊的“礼物”会继续承载着我们对他的爱和期望,伴随他一同成长,并使他受益终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