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童年是值得体验的生命阶段,孩子不是未来的大人

(2014-11-09 08:34:48)
标签:

转载

http://s9/mw690/0023QRFNzy6NiWTwHZSd8&690

回国以后,一直想做儿童剧,这次丹麦儿童戏剧节演的戏,就是自己预见里的样子。简单美好。充满想象力。舞美设计有美感,剧情儿童化,表演自然。所以上午去蓬蒿参加丹麦儿童戏剧节研讨会。收获可说是白天黑夜啊。可惜没听完。第一个发言人,丹麦儿童文化研究者:Beth Juncker,所讲的北欧国家怎样看待儿童,真是脑、洞、大、开。观念的转换太强大了。对于父母,对于教育者,对于艺术家,都很震撼。

她提到,从80年代到现在,在北欧,对于儿童的看法有很大的转变,随之,对于儿童的文化艺术作品,对于儿童的文化艺术政策也在相应的变化。

这个变化是,从把孩子看成“becoming”,将来的成人,转变为把孩子当作“being”自主的存在。童年不是一个为成年准备的阶段,而是自身值得体验的人生阶段。这个阶段的核心经验是玩,是玩耍的伙伴和社区。

那么,孩子不是要去受教育,去逐步变为成人,为进入社会做准备。而是去玩,更好的玩。

艺术文化方面,以前是以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为基础而制定的内容,现在,相应转变为以文化体验,为基础。传统的艺术教育,强调培养孩子某种品味或教养某行为。

这真的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

她提到,这个转变,伴随着北欧从现代工业化的社会,转变为后现代知识/经验化社会。对于童年,对于孩子的看法认识在变。

 

那么孩子们与艺术的相遇,为的是激发、启迪、丰富他们的玩耍,不是教育。孩子不会自发开始干任何一件他觉得没劲的事情。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这次看到的针对低幼0-4岁的戏剧,不存在什么严谨结构,合理巧妙过度的观感。有关系吗?当你坐在桌子的另一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些成人化的要求与孩子的玩耍体验并无关系啊!!!!

 

两年来一直想做的儿童剧,现在想法越来越鲜明了。今天的研讨会对我真的是很重要。蓬蒿办这样的活动,真好。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