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吕丹布恩
吕丹布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694
  • 关注人气: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APP唱片,音乐产业的下一场狂欢?

(2012-03-20 08:30:54)
标签:

版权

版权音乐

版权背景音乐

杂谈

  音乐是我的职业,更是我终身不弃的爱好,关注音乐领域发生的各种新鲜事物也就自然而然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现在的音乐产业,借用“东边日出西边雨”这句古诗来形容倒有几分贴切:一边是传统唱片业的衰落让人扼腕叹息;另一边则是数字音乐风生水起,各种形式的数字音乐服务相继涌现,为用户带来全新的音乐体验,而近来兴起的APP唱片更是其中翘楚。

  相信追求数码时尚的朋友对APP不会感到陌生,它是指由第三方开发以移动互联网为依托的应用程序,其服务对象多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用户。在APP领域,小巧精致的实用软件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丰富多彩的娱乐软件又能随时随地帮人们打发空闲的时间。在此平台上,一种新的音乐载体——APP唱片应运而生。

  不同于简单地通过数字化格式保存音频的数字音乐,APP唱片是将歌手的整张专辑制作成应用软件,并融入传统唱片的设计理念,添加歌手的新闻动态、写真、周边产品等内容。但是,它的数字化特点又突破了传统唱片制作的局限性,创作者只需在创意设计和使用技术上加以投入,无需考虑印制成本,而且内容和形式可以依靠数字技术无限丰富。

  强大的个性化用户体验是目前其他音乐服务无法与APP唱片比肩之处。随时随地的下载更新,专辑中呈现的五彩缤纷的背景插画、歌手照片,播放歌曲时的滚动歌词、动态背景和个性特效,甚至一些APP唱片可以通过绑定歌迷,实现歌手与歌迷的互动。在我有所耳闻的一张国外知名歌手的APP专辑中,点击其银河界面上的星星图标便享受玩游戏、看动画、读歌手随笔等服务。可以说,APP唱片借助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为用户提供了立体化的数字音乐服务。

  除此之外,更为广阔的销售渠道也是APP唱片的优势之一。在APP平台上,音乐人创作出音乐作品,通过制作团队完成相应的专辑设计和APP制作,再经过申报、审核就可以面向全球出售,省去了实体唱片在不同地区发售所涉及的审批流程,耗时远低于实体唱片的发行,成本也大大降低。开放的销售渠道、较低的流通成本以及较为合理的销售利益分成模式,让APP唱片得到众多音乐人尤其是独立音乐人的青睐,何况采用一种时尚的方式来发行专辑,在崇尚新奇的今天,本身就是一次不错的宣传手段。

  任何在数字音乐领域所做的尝试都值得鼓励,本人一直是数字音乐坚定的支持者和呐喊者。相比其他数字音乐服务,APP唱片不论在用户体验、服务内容,还是发行流通、唱片销售等方面,都有着明显优势,彰显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但是,APP唱片能否为音乐产业带来一场狂欢?我不敢妄下断言。毕竟,音乐产业中任何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都将面临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知识产权。在受到盗版冲击最厉害的音乐产业中,只有解决好知识产权问题,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同,真正立足并有长远发展。由当初的Zomba Music到如今的松巴文化发展公司,我从事版权音乐近二十年来,一直都在与盗版战斗。现在,随着我国版权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越来越好,松巴音乐已经与全国大部分的电视台和影视剧组进行合作,为众多影视作品提供了优质的版权音乐,但是仍不能完全杜绝旗下音乐遭遇盗版的问题。

  毋庸置疑,APP唱片的发展也必然绕不开盗版的困扰。事实上,这种迹象已在其他APP平台露出苗头,今年2月,作家联盟起诉苹果App Store 未经许可,擅自销售韩寒等多位作家作品,索赔金额高达1100多万元。姑且不论此事的是非对错,但终归是一个警醒。APP唱片要想成为音乐产业的新宠儿,就必须正视知识产权问题,APP唱片制作者要保证自己作品的原创性,同时APP平台也应严格审核申报的APP唱片,一旦发现盗版,即刻处理,决不姑息,从而营造一个纯洁的市场环境,最终撬动音乐产业这块大蛋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