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享受周报015 东非 观猎

(2011-05-08 11:52:33)
标签:

转载

分类: 爱非手记

[转载]享受周报015 <wbr>东非 <wbr>观猎

[转载]享受周报015 <wbr>东非 <wbr>观猎

[转载]享受周报015 <wbr>东非 <wbr>观猎

[转载]享受周报015 <wbr>东非 <wbr>观猎

[转载]享受周报015 <wbr>东非 <wbr>观猎

    每年大概有30万左右的游客从世界各地飞往内罗毕,在这个世界猎游之都,纷纷被装进或新或旧的改装二手日本车里,奔赴各大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马赛马拉几乎是必去的。
    马赛马拉的盛名,毋庸赘言。她从来不会让任何一个人失望,但也从不轻易向任何一个人完全敞开。成千上万的野生动物和它们生活的美丽家园被记录在无数摄影作品、书籍、纪录片和电影里。她是良知仅存的人类留给自己的最后和最好的一片野性和神秘之境。久负盛名的BBC《大猫日记》每隔两年一次的拍摄基地就在那里。
    初到东非看动物,一般都有个误解,以为进了动物保护区,动物漫山遍野都是。其实只有时间和地点都对,才会看到真正无比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动物大部队以顺时针方向移动,追逐水草,回到出生之地产崽,是最简单和原始的生存之道。本没有什么玄机。可人类的步步紧逼,和日愈反复无常的气候,令它们不得不常常改变原先的路线。现在在马赛马拉能看到的,是大概25%左右的所谓定居民。但是,依然有很多动物。非常美丽。
                                                    东非·观猎
                                                    文·图|尤妮斯
    马赛马拉和马赛族,像这片草原和野生动物一样不可分割。没有人比他们更熟悉赤道阳光下的牧游生活,这种原生的自由自在与现代文明的疏离相伴而生,混合了现代人价值观的判断和距离遥远的观察,被赋予种种或敬畏或鄙视的阐释。
    马赛人曾经在从北到南沿东非大裂谷一带的灌木林和草原上自由放牧,和野生动物朝夕相伴,和睦共处。成年礼猎狮的传统,生食牛血牛奶的习惯和捍卫牛群的固执,被描绘成嗜血和野蛮,在早期阿拉伯商人和英殖民者的心中打下恐惧的烙印。
    他们最终被白人的文明征服了,被剥夺了自由放牧的家园。1901年东非保护地的行政长官查理斯·艾略特写到:马赛人强壮美丽,像狮豹一样愉悦人类的审美,却毫无用处,甚至很危险。
    马赛人相信天下所有的牛群都是他们的神“NGAI”赐予马赛族的,所以频频洗掠周边部落的牛群。一路南下遭人追赶,反而理直气壮用长矛和盾牌将人杀将回去,与许多部落结下深怨。他们就这样固执和孤独地继续着华丽的部落传奇,跟三百年前从北非地中海沿岸南下没什么两样。有很多人写马赛人,也有拍成电影的。最出名的那部小说《白色马赛》,几年前被拍成电影。文明和时光在他们身上几乎不留痕,但游客的到来正在改变一切。
    长满黑荆棘的矮灌木林带中间开始出现马赛人和他们的牛群羊群。黑瘦细高的剪影,在烈日下,永远是一抹老远就能辨认出的艳红。
狮子上演求欢连续剧
    狮子是非洲动物中的顶级明星,马赛马拉稀树草原的霸主,摄影师手中昂贵相机的焦点。
    在多数情况下,一天要呼呼大睡20小时的狮子,是世界上最出色的潜猎者。在无数次跟踪狮子的过程中,看到最多的,也最欣赏的,是狮子长时间的潜猎过程。通常,母狮三五成列,互相配合,在斑马角马群落周围耐心观察,守候。借着高草、白蚁丘的遮拦,腹部贴地,仅靠四肢如猫般向前蹭行。我们往往只能看到草丛间一抹棕黄,悄悄耸动。猎物们往往先不急着逃跑,而是丈量着危险逼近的距离,边吃草边警戒。母狮们耐心默契地潜行到位,包抄,截击,打草惊蛇者、强攻者各就各位。然后一瞬间,猎物们蹄声滚滚,仓惶四散。
    这一系列配合和行进,如此流畅,充满动感、强大的力量和控制力。目击这样的场面,像是灵魂出窍,吸附在狮子的身体里,体验到另外一种生命形式的美丽。当尘埃落定,目标已锁定在利齿之间。猎物的口鼻间偶尔发出挣扎的嘶叫,心跳减缓。母狮们慢慢聚合,目光稳定从容。不远处,久未露面的雄狮踱步而来。即使是这样完美的潜猎艺术,也只有25%左右的成功率。母狮子会将这些捕猎的艺术,以身作则地耐心教给小狮子。一代代传习下去。
    那天中午在马赛马拉,我们还目睹了这样一出生动的狮侣三人喜剧。一只从河岸边懒洋洋走过来的雄狮,似乎被远处的什么吸引,离开阴凉的树荫。不多时,对面的树荫下出现一只母狮,边走边低低吼叫。大多数人还没反应过来,我已低声提醒:注意!要有精彩镜头上映啦!
    正午时分很炎热,雄狮走了两步,卧倒在高草里。母狮俯首走过来。两下相对,含情脉脉。母狮靠近,试探着,温柔地嗅一嗅我自岿然不动的雄狮。她似乎有意挑逗懒洋洋的雄狮,不断埋首轻嗅,发出连续的低低吼叫声。绕了一个大圈,尾巴轻摇。非常典型的发情动作:撒娇。来来回回,耳鬓厮磨。坐怀不乱的雄狮终于站起来,温柔地回应温情脉脉的母狮子。
    望眼欲穿的好戏好像要上演了!所有端着相机的手都预备好了。突然,雄狮打个喷嚏,径自离开。已经躺倒的母狮茫然坐起,有些呆。 雄狮径自走向另外一只狮子。四目相对,亲昵异常。又是一阵耳鬓厮磨,大家都呆掉。有人说,原来小蜜来啦!我和司机用望眼镜仔细观望。第三只狮子,其实是只年轻的雄狮,它的鬃毛还没长好。轻声解释给其他人听,但这场景太令人生疑:明明是情侣之间才应该有的行为。第三只狮子走向独卧在草丛中的母狮。母狮又开始撒娇,如一只懒猫打滚,肚皮朝上,喉咙里呼噜噜。年轻的雄狮走过来,轻轻嗅嗅她。大家这才相信,这第三只狮子是只雄狮。然后,这只年轻的雄狮倒卧一旁,默默远眺风景。情欲盎然的母狮还在草丛中撒娇低语。两只雄狮一左一右,却都呆呆,没有行动。大家笑倒。母狮发情期,常常会跟一两只或多只雄狮相伴相依,直到发情期结束。
邂逅骄傲的花豹
    常有朋友问尤妮斯,最喜欢哪种非洲野生动物?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花豹。它谜样的生活方式,矫健,独来独往。深夜里,倾听它独特的叫声,在密林深处。它是那么不易遇见。所以简直惊呆了,当看见它就在路边饮水,而我们的车差点呼啸而过,为了赶去湖边看火烈鸟。
    午后四点半的阳光异常炙热。它低伏在路边,贪婪饮水,双眼警惕地盯着周遭。昨夜大雨,正在翻新的泥路边积蓄着少许新鲜可口的雨水。它一定是太渴了,否则不会在此时此地出现。连有多年经验的司机肯尼迪都兴奋异常,忘记专业素养保持安静,一手抄过步话机向其它车辆发出信报:“快快!有花豹出现!方位是……”
    我只能透过前挡风玻璃赶紧拍,一秒都不敢耽误。它已经抓紧时间喝够了水,立起身来。这几秒钟,脑海中闪过这三年来与它的数次短暂邂逅。心脏因为这美好和不易而疼痛着。熟知它的习性和智慧,知道它是多么骄傲和自在,不愿被这样打搅和窥视。
    它稍稍喘息着,阳光太强烈了。通常,这会是午睡时间,在阴凉如水的密林里。昨夜或者清晨,它一定是饱食不久。一只美味的黑斑羚,小瞪羚或者就手可得的落单的狒狒。轻轻一跃的瞬间,强健有力的四肢和身躯让我的呼吸几乎停止。深咖啡色的梅花斑点吻合着雨后土地的颜色和林间的树荫。
    像往常一样,它消失之前,都会回首看过来一眼。记得两年前,在湖对岸的密林里,它穿过车道,在我们眼前突然出现。当时已经是光线黯淡的傍晚,大家已收起相机,满足在回酒店的路上。手忙脚乱中,相机都飞起来。照得最好的一张相片,是它消失前的一段尾巴尖,在灌木丛中。
    听到不远处,别的车辆开足马力向这边来。它不喜欢喧嚣,轻轻飞跃下高高的土路路基。雨季的草丛是这样繁茂,只一步,它就淹没在自己的谜样世界里。
看BBC大拿们拍《大猫日记》
    这个星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神秘美丽的猫族家园,壮阔荒蛮的非洲大草原……世界公认能将这一切魔力元素集中到一起拍得最出色的,是BBC野生动物频道的那帮大拿们。
    每隔两年,马赛马拉就会迎来这班老朋友。总是在九月的第一个星期,马赛马拉的动物狂欢节进行到最高潮的时候。大概30来号人,有摄影师、录音师、制片人、专业导游、司机、动物专家。他们的营地总是设在蜿蜒流淌的马拉河边,这是跟踪、观察大猫们的最佳地点。狮子、花豹和猎豹,总是野生动物专辑节目里的超级明星。
    他们将在这里呆10到12个星期,每天都是这样度过:一早五点,就集中在营地餐厅里,喝杯早茶或咖啡暖身。马赛马拉的清晨会将你冻醒,虽然脑子还是昏昏然。后勤人员早在四点就起床,将早餐盒和午餐盒备好、装车,还有大大小小的器材。所有人清晨出发,天黑透后才能回来。晚餐前冲个热水澡,在篝火边大家边吃晚餐边讨论第二天的日程,回帐篷的路上还要很小心,不要和夜里出来进食的河马先生碰个正着。
    这三个月里他们没有一天不是筋疲力尽,骨架都要松开了。但到最后一天,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开。这就是拍摄《大猫日记》的那班家伙,在马赛马拉生活的真实写照。
    每一只大猫明星都有专门跟拍的摄影师、录音师和导游。大猫们睡觉时,他们就在被晒得发烫的车里无聊地嚼零食、喝咖啡,扑打恶狠狠咬来咬去的TSETSE蝇。很多时候他们都一无所获,但还是很开心去拍那些永远精彩的配角们。他们喜欢听一大早白眉知更鸟清脆的叫声,喜欢冷冽的清晨那杯热咖啡。每当下午的空气转凉,接近六点的金色摄影时刻来临,他们立刻兴奋异常,两眼放光。
    在他们常驻的总督营地,尤妮斯幸运地和他们每天相遇。
    《大猫日记》就是这样拍出来的。狮族午后的嬉戏很精彩,我们在场,更多是看全神贯注的摄影师如何现场工作。别的看动物车辆必须遵守规定,在车辙线中行驶,而他们可以最大可能地接近狮子。那触手可及的距离,和改装摄影车的全敞开式设计,让人暗暗捏一把汗。营地附近的这群狮子属于“沼泽部落”,金色的阳光下,幼狮群和母狮亲昵戏耍,非常温馨。摄影师整个工作过程中只打手语,知会开车的同伴慢慢前进、后退或者左右移动。狮群已经习惯了他们的存在,完全不理睬。
    午后六点钟的黄金光线里,从小就喜欢看的那些非洲大草原的动物故事一幕幕闪现。激动得拼命丝丝吸气。■


拍摄野生动物注意事项
    大多数摄影爱好者带着自己新购买的昂贵相机而来,却往往备受“宝贝”的折磨。来前,一定要反复练习使用新装备,细读使用指南。一定别忘了随身携带使用手册,这是很多朋友的血与泪教训。要准备两套备用电池,足够的储存卡或带上电脑。
    在这边拍动物,一般团队享受不到BBC摄影师们的专家级待遇,只能和其他游客一样被“囚禁”在普通的顶部可以打开的小中巴旅游车里,将相机伸出来拍摄。不过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很明显能看出是在车里拍的。最好尽量利用车窗的角度,用与动物眼睛持平的角度去拍。另外一样法宝是:豆袋。可以垫在车顶的边框上,帮您稳定相机。豆袋可以自己做,很简单。棉质、尼龙的袋子里装入豆子、沙子或者棉T恤碎料都可以。缝好,加个拉链或尼龙搭扣。尺寸以能托住您的相机为好。
    拍摄动物的最佳时间基本限制在早六点半至十一点,下午五点至六点半。被称作是摄影师的“金色时光”。其它时间阳光太强,拍拍纪念照还是可以的。
    大家都想拍到狮子。幸运的是,马赛马拉永远不会让人失望。通常,狮子会卧在离车很近的草丛里,选择光圈2.8 或者4,可以得到很清晰的狮子特写,但背景一般较模糊。
    如果有一群斑马朝着你正在吃草,你想将它们尽可能地收在镜头里,选择小一些的光圈16或者22,为了确保效果,记着缩小光圈,预览景深。
    下面是BBC著名摄影师乔纳森推荐的相机配备,仅供参考:
    相机镜头 FD 500mm f/4.5L 和 FD 800mm f/5.6L
    自动对焦镜头:EF 300mm f/2.8 EF 80-200 f/2.8和EF 20-35 f/2.8
    通常,摄影师会给自动对焦镜头加上一个EF 1.4X EXTENDER,将500mm f/4.5变成700mm f/6.7,将800mm f/5.6变成1120mm f/8。经济实用。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