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在非洲拍电影丹麦剧组非洲猎游酒店英国演员肯尼亚旅游 |
分类: 爱非手记 |
一切都很巧,像电影情节。所以复活节被邀请去拍电影,一部丹麦电影公司和肯尼亚电影工作室的联合作品。在内罗毕郊区国际游客很受欢迎的猎游公园酒店拍了两天。巴不得拍部怪诞的黑帮片。可惜不是,是白人喜欢的黑人寻根作品,叫《跑!跑!穆厅达》。穆厅达是一个被白人收养的贫民窟小黑孩,长大一些被白人妈妈带回来重新认识自己的族人和国家。如斯这般,感人却无聊的故事。
本来宽敞时髦的酒店大厅被光照和各种设备弄得阴影重重,野生动物的头像和雕塑增加意外气氛。戏拍得好慢,好慢,好慢,典型的非洲速度。大家都疲惫地等待着。转来转去,喜欢这样的凌乱和不确定。给我时间去慢慢观察和认识这些一起工作的陌生人。

定妆照。下巴上起了一个超级痘痘,用帽子挡一下。尤妮斯演什么角色呢?猜一猜吧。一个需要总是站位等待的小龙套,穿着高跟靴子站了两天,脚浮肿的好难看!
魅力女导演VIBEKE。她嫁给肯尼亚人,定居在非洲拍片子。看她拍片子很戏剧化,总是精神抖擞,高兴起来腿都飞起来的超级活跃分子!我们很搭调,她说有两句个人名言要我记住。一是:人要真诚,但要学会艺术性地撒谎,因为人生短暂无聊,撒谎可以增加生活体验的厚度和维度。二是:人都不完美,但是需要真诚待人待己。很喜欢在一旁看她导。
给我们分发巧克力的年轻丹麦助理。等待期间,每个人需要自己调节好精神和体力。我带了本小说,很著名的《Constant
Gardener》在肯尼亚拍摄的一部获金球奖的好片子。《英国病人》的男主角主演。没怎么看,却因为抱着这本书,被一位在一旁等戏的英国前辈瞄到。他说,我演这部片子里的英国大使。呆!禁不住冲过去细看他的脸庞,真的吗!让我看看!他笑。于是成了好朋友,聊。发现我们一年半以前在马赛马拉短暂相遇,只是模样都变了,一时没认出来。哈,两个人聊鸟儿,聊肯尼亚山,聊音乐,聊他演过一个角色的《走出非洲》。被助理赶过来训斥:站位!站位!
女发型师的个人造型也不错。她懒懒地不太笑,安静坐在片场的阴影里休息。好不容易等她见阳光,赶紧拍一张。
她懒懒喝着水,偏过头去。
摄影总监是一个不拘言笑的丹麦酷老头。有一个的士里的镜头拍了两个小时,总不理想。他一遍遍坐进去调整,脸都绿了。他过来跟人讲话时,嘴里像含着冰块,冷言冷语的。只跟他点过一下头。
这场戏没我的事,爬到二楼的海明威酒吧抓拍。边看边喝了两杯果汁,到最后自己都累了,趴在栏杆上晒太阳。
女导演维贝卡的风采。
这个小孩子在一旁地上专心作画。
摄影师的妻子来探班。典型的白人情调,在忙碌的工作场合间隙,也不忘卿卿我我。
两个小孩子和妻子都在身边,第一次来肯尼亚的摄影师抽空陪家人去看野生动物。昨天他们刚去了那库鲁湖国家公园。
酒店前花园都被摄影组的车占满。剧组在酒店外面的教堂旁搭了大帐篷,除了白人工作人员,大家都在里面用餐。一早和另外两个中国小朋友过去,喜滋滋以为在酒店用丰富早餐。谁知是挤在泥地里吃煎饼和清咖啡。咦,很理解但是吃不下。两天的演出报酬都用来请两位小朋友一起在酒店吃大餐喝饮料了。复活节嘛,要努力工作,分享和开心!
圆头圆脑的酷酷录音助理,刚开始一拍他就狠狠瞪过来。硬着头皮笑过去。嘿嘿,后来跟在他屁股后面学习。
女配角,浑身的非洲元素。看人斜斜懒懒的眼神。发现很多稍有姿色的黑女孩都喜欢那种姿态,懒懒,冷冷的。

胡子白了的道具师哈提布,和大名鼎鼎的好莱坞片子《THE LAST KING OF
SCOTLANG》剧组一起在乌干达工作过。知道我知道这部片子高兴极了,他介绍尤妮斯认识很多当地朋友,告诉我内罗毕在那里买钢琴。休息间隙突然跑过说:“快来一下!”一溜烟跟着他跑到后花园,他猛地停下来,手掌托在耳后:“听!”树荫鸟语中间隐隐传来音乐声。不明所以然,“听!”他孩子般地小声笑着:“你喜欢的爵士乐!”被感动了。

还有等得疲倦以极的两个中国小朋友。漫长的整整两天,到每天下午结算报酬的一刻最开心!翘课也值得。
我们算是这个剧组的中国龙套小组。演三个中国游客。
三个在门口和前台站着聊天,等拿钥匙的游客。
小声交谈,不能抢位,不能有多余动作。
回到家还没缓过来,要狠狠睡两觉才行。刚英国前辈发短信来说,他还在片场。这会儿都晚上九点了。他写到:“一只美丽的天堂捕蝇鸟刚飞过池塘,想起你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