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横漂
(2015-06-21 14:31:24)
标签:
转载 |
关于漂泊的电影作品,多有一种在路上的意念。即使导演的镜头一直停留在固定的某个地方,但在影片之外,最终主人公仍会继续上路。因为这是逃离冰冷现实的最后一招,否则,接下来的人生就可能完全湮没在城市高楼丛林中自暴自弃。而这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何不把握现在,继续在漂泊中找寻出路。
从另一个层面看,80后甚至更年轻的一代人,他们的生命体验,就像在这个国度中漫游,肩上背着混乱时代文化失忆的行李,里面装载着长辈的激励与未来的迷惘。电影《横漂》所以能触动时代神经的原因。他不再关注精英与典型,而是将摄影机对准了最平凡的底层人群。故事中的主人公,常以闹剧的形式出现在画面中,在他们中间隐秘流行的口头禅是一首粗口的歌谣,这是他们生活的乐趣之一。同时,这首歌谣也借粗俗的方式探讨了影片的重点——作为漂一代的现实,他们的未来长远、模糊而又荒诞不经。
被称为“中国的好莱坞”的“横店影视城”附近,聚居了许多等待接戏的“横漂”们。残酷的现实让他们接戏无望,明星梦真的只是一场梦。电影《横漂》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男主角彪子暗恋上女孩儿颜颜,颜颜遭遇“潜规则”,彪子的情愫就此夭折。当彪子终于接上戏时,又因长期精神压抑和生活艰难而疾病缠身……这一群体为了理想(或者只是为了摆脱更残酷的生活,活得好一点)而漂流,结局其实早已是注定的失望和绝望。很简单的故事情节,却完全可以体会出人生的抑扬顿挫,感受情绪的高低起伏。
“横飘”即残酷的现实。没有好的外表和社交能力,便意味着淘汰。这在当下职场的激烈竞争中也同样是不变的定律。对于“横漂”者,这种竞争的结果就是无声的变老然后消失。没有片子可演的时候,他们只能待在一起合租的简陋房间里睡觉,因为只有睡觉才能将消费减到最低。是什么让他们能够继续这样的生活?影片的答案,无非是寻找梦想之类似是而非。你能从故事中人物的快乐的瞬间,发现他们故意的自我麻木。他们没有未来,只有无忘的等待。正如影片结尾,主人公漫无目却执着地前行。
这部电影是一个很好的标尺——如果你看完它之后,你对“横漂”乃至漂一代心存敬意,那证明你良心未泯。因为,这些漂在横店的群众演员的日常状态,同样也映射了我们这个时代,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同人群聚落的艰难方式。即使你从未漂泊,也能从电影中了解到影视基地的漂泊者们,是如何挣扎于现实与梦想之间。
导演只是剖开了生活的一个侧面,令人随着镜头的推移,逐渐反思到现实生活中不被了解的另一面。他的镜头非常客观,加上来自本源的声音,越往后看,越会发觉在主人公的漂泊轨迹中,哪一段与你自己有过交错,让你重拾记忆。而人生仍将持续下去,你会发现,隐藏在你的潜意识、心灵和外貌底下的,是一颗永远无法停止漂泊的心。
“北漂”盛行于90年代初。从吴文光的经典纪录片《流浪北京》到张元的《北京杂种》,早期的“漂一代”时态都已成为银幕上的记忆。尽管时光流逝,但那一代人对未来的茫然与焦虑,对精神追求的锲而不舍,也都和当下青年别无二致。而今,正如电影《横漂》所记录的那样,越来越多的不同层面、不同教育背景的人选择了漂泊,即使他们的状态在外人看来荒谬无比,但他们内心的勇气,他们对理想的坚持,也终将证明他们人生的价值。
难以言说的漂泊感与草根的生活写照是《横漂》全片的基调,参杂了挫折、失败与缺憾。这种调子时而轻快,时而哀愁,也源自于主人公对自身故事的感受——那些奔向梦想的“真实生活”,竟是逃离现实社会的宇宙飞船。他所置身的世界终将被遗忘。一想起他们的命运,便会提醒我们自己——有扇门打开了,就应该走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