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良宵

(2015-01-16 09:57:39)
标签:

情感

分类: 散文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农家院”,一直以来对昆曲有着无法言说的痴迷,始终在电脑的某个盘里保存着我喜欢的那些“生旦净末丑”。“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这流传千年的字句,常让我“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每个安闲的午后或者静谧的夜晚,轻轻地翻开我最珍贵的收藏,咿咿呀呀的吴侬软语和盛满时光底色的华丽戏服,一下将我带入历史的扉页里。每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每次倾听,都是不一样的“良辰美景”。
 “良辰美景”通俗一点就是“良宵”,有一朋友说得好:“良宵 ”二字同“江南”一样,同属“印象派。而我看来,它如梵高的菊花一般,乍一看去,粗略简约的线条读不出半分诗意,细细品来,才能发现它“骨髓”里的美。在一片金黄的背后,是厚重的历史承载。
千百年来,人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良宵”和它背后的美好希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柳间赏月,静等伊人的良宵;“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茫茫人海之中,情有独钟的良宵;“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静坐庭院,赏梅听风的良宵;“轻罗小扇扑流萤,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深宫中寂寞的女子自得其乐的良宵;“春江花月夜”更是细腻安闲的良宵。
春之良宵,是“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是万物复苏,“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沉睡了一个冬季的人们褪去冬装,敞开大门,扛上锄头,装备好耕犁,来到田野山间,播种下新一年的新希望。夕阳西下,劳作了一天的人们,轻轻拍去满身春泥,沏上一壶新茶,嘴角一抿,清新甘冽的味道顿时拂去了所有困倦和疲惫。清风吹过鬓角,偶有芳物落下,俯首拾起,恰是一瓣盈盈杏花。
夏之良宵,是夏日安闲静寂的午后,独撑一把油纸伞,游荡在古色古香的小巷,碧绿的池塘水如沉睡的祖母般安详寂静,不安分的小青蛙自在地跳来跳去,繁茂的榕树枝节交错,细碎的阳光透过缝隙倾泻下来,偶有微风拂过,便惊起了水面金色的精灵。是携着外婆的手,侧坐门前青石板上,手摇蒲扇,看着繁星点点,一轮明月遥挂夜空。听着外婆细细呢喃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是麦子丰收的季节,和母亲坐在院中葡萄架下,唠叨着家长里短,絮念着邻里乡亲。
秋之良宵,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遥望无际的金色田野上辛勤劳作的身影,是父亲佝偻的背影,母亲眼角的细纹。是打谷场上,天边一抹鲜艳的火烧云。一叶知秋,天空湛蓝而高远,成群的大雁排成“一”字飞向遥远,不住地鸣叫声仿佛是对生存了两季的故土的流连。久别重逢的老友,共剪西窗烛,把酒话窗前。秋雨绵绵,听着火车的鸣笛声,思念着即将离家求学的姐姐,就着昏黄的灯光,用心写下思念的书笺。清冷孤寂时,翻出陈年的书信,就着窗外的“滴答“声,重温记忆发黄的扉页,抬头已是满眼叶落。
冬之良宵,是“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阿婆蹒跚着脚步,温上一壶好茶,轻柔地扇着红光闪耀的炉火,静静地等待迟迟未归的良人。是一家人围坐炉火旁,剥着干果,共享天伦。此时大雪已覆盖庭院,伴着簌簌飘落的雪花,偶有三五麻雀歌唱。掀了门帘,忍不住鞠一捧雪,抛洒天空,冰凉的触感引得“咯咯”的笑声,本是一片沉静安然,却也顿时沸腾了起来。
这世间美景,最美不在看见了什么,而在于和谁一起看。这世间良宵,最美也不在是什么,而在于有谁在身边。我的良宵至此,幸好,总有好友在侧,一起品阅诗词,共赏古之昆曲,世间得此良辰美景,夫复何求?
而你的良宵如何?今夜我就备下好茶,剥了干果,与你围坐炉旁,静静听着你的故事。

提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