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长征路上”的“老啃族”
(2014-06-30 16:21:02)
标签:
房产 |
分类: 评论 |
“老啃族”是指出身农村,工作在城市的“80后”。他们不仅要负担自身的生活压力,还要承担起仍生活在农村的父辈们的生活花销。奔波在城市重压之下,操着农村老家“柴米油盐”的心,他们的城市生活不是享受、追梦之旅,而是赚大钱好补贴家用。背负着责任、养儿防老的沉重枷锁,他们步履艰难地爬行在人生漫漫的“新长征路上”。
这批身在城市,心在农村的青年,主要的亲属关系、亲缘环境都还稳稳地坐落在老家。携带着二代身份、暂住证在大城市打拼,赚了钱回乡盖房、结婚、侍奉父母。他们不可能有城市置业的“非分之想”,因为不断高涨的房价及父辈们强烈的故土情结让他们既望而却步又不能做“不肖子孙”。忙碌而闭塞的他们,更是感觉去城市的休闲场所给自己放个假是种奢望,日日“披星戴月”地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城市刺眼的阳光或者暴表的雾霾。
刚工作一年的小刘,独自奋斗在北京。月薪3500元的他,保证每个月都给河南老家的父母寄去一千元。“父母身体不好,家里又没什么经济来源,妹妹还在读初中,上大学时欠亲戚们的钱都还没有还清,我现在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抛去房租、交通、吃饭等开支,小刘每个月基本上没什么结余。“别看我在北京一年了,长城都没去过,四十块钱的门票,够我一个星期的午餐了。”小刘说自己不怕苦,趁年轻好好赚钱,总会有苦尽甘来的一天。
在石家庄某银行做信贷业务的小申,非常喜欢高中时读者上的一篇文章《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一起喝咖啡》,但是在这个事事”拼关系、拼爹“的时代,小申知道,即使奋斗了18年,也不可能安闲地坐在星巴克喝咖啡。家中日渐老迈的父母需要赡养,年久失修的老房子早该重建了,而已进入而立之年的小申,至今还是单身。“压力挺大的,每年攒的钱基本上全给父母了。有时候特羡慕那些富二代们,至少自由,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而还有有许多优秀青年,为了暂时的高工资不惜放弃了自己的专业,转去从事餐饮、浴足技师、工地建筑等“高工资”工作,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浪费。
过去数十年,农村社会保障缺失。大部分农村“80后”的父母,过着飘摇的自生自灭的生活,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子女。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加速到来,“老无所依”的情势将越来越严峻。而农村有待完善的医保制度、救助制度、养老制度等政策仍任重道远。一定意义上,生活在重压下的“80后”青年们承担了公共政策本该承担的责任。
我们不禁想要呼吁,中国农村能真正踏入“新农村”的征途,让新生代的年轻人从生活的重压下解放出来,在人生的长征路上,选择自己喜欢并愿意为之奋斗的摇滚乐章,“埋着头,向前走,寻找我自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