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笛安的这本书,很无意的,其实是很无聊得状态下打开第一页,看的多了,也喜欢上这本郭敬明推荐的书,这个人在我高中那年也喜欢过,或许还有关于青葱岁月的一些故事,只是,现在,剩下的只有不太开心的回忆。
江东,天杨,两个普通的名字,一段高中生的爱情,不想评论太多,因为我的脑子里太过干涸,早已找不到类似的词汇,只能说,看完之后,有些伤感,那些青春,青涩过,也很疯狂过,爱过,也痛过,最后,还是在一起了,或许,是作者心疼这两个让人心疼的主角,让他们在一起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我想听听方可寒的声音,只是一直没有。
一个星期过下了来,似乎都忘了今天是周日了。没有任何悬念地,也没有任何期待的走到现在,觉得自己如同行尸走肉般,我不知道我留下来是在坚持什么。就好像当初在外婆家的时候,俊杰说的话一样,他说,我既然那么痛苦,那到底还在坚持什么。
后来才发现,我是个极其讲原则的人,我坚持的是合同,是不想被扣的微薄的工资。我告诉志红,现在工资很低,工作很闲,我找了兼职。志红说不错,慢慢来,我说办公室都是负能量,志红告诉我工作环境是很重要的,我说,我一直在坚守自己,坚持自己。
我想回家,想妈妈,想稳定,想就这样把自己的下半生尽快安排了。但是我找不到出口,我不甘心这样回去,我害怕做出改变,害怕再次面对那么多的东西邮来邮去。其实我是个贪图安逸的人,只是我自己不愿意承认。
兼职还算顺利,买工作鞋就花掉我50块钱,新的同事有的冷漠,有的平常,没有人会主动有太多的寒暄,我跟青青这样说,清清说,别在意,你是去赚钱的。现在不安排我上早班,这样这个月下来,我应该能拿到500块,早上
可以去新华书店看书,尽管那里环境不是太安静,尽管我一直没有勇气拆开那本《布鲁克林有棵树》。今天打开那本书《岛》,在组长的空间看到这本书,翻开来,知道是一本关于麻风病人的全纪录,让我想起两部电影,一部是《面纱,爱在遥远的附近》一部是《宾虚》。看了三个小时,直到感觉有些冷了,看表,12点了,出门。生活就这么讽刺,我曾经以为,如果这个办公室的温度和新华书店的温度一样的话,我的工作状态会很好。
只是,后来我会发现,这只是我懒惰的借口。其实我一直很懒,不想看书,不想看新闻,不想试着去写评论,尽管那可以赚钱。忽然就羡慕那些网络写手,无论走在哪里都可以不断地码字。
中午的时候闲散而空旷,尤其是在这样的周日,学生很少,在空旷的走廊上看完书,忍不住闭着眼睛想睡会的时候,脑子里就显现出几个城市,南京,敦煌、内蒙古。想去这些地方,不是为了那些所谓的扯淡的理想,也和大学那时候的厦门和台湾这些小清新和很自我的理想有很大的不同,更不是羡慕某些让我恶心的人的魄力。我只是突然看到这格子的小教室,看到封闭的环境如同干涸的自己。封闭的自己。打不开自己的内心,让我自己很累,很狭隘,我想起大一那年叫我们当代文学的北大中文毕业的老师曾经说,打开自己的日记,看到的都是自我的反省。
直到自己也变成这样,才知道多可怕。我多想让自己干涸的内心注入一点甘霖,让封闭的自己的打开心扉,无论是金陵的故事,还是大草原广袤的天空,还有塞外的风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着大胸襟的人,比较容易快乐、
多写点东西,然后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