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些数据再次表明央行4月的提升贷款利率和6月7月连续两次提高准备金率的政策效果是有限的,货币政策没有能有效地控制住流动性的继续扩张。虽然最近人民币的波动更富弹性空间,但一点也看不到其对贸易顺差的有效缓解,反而贸易顺差有欲演欲烈之势。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作为对货币流动性和贸易顺差负有重要职责的中国央行,在2004年错失改善超宽松货币环境的大好时机之后,还能再次面对越来越失控的经济形势心太软吗?虽然说央行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在当前的中国,其有效性十分值得怀疑,但是如果央行政策屡次出现失误的话,那么我们的经济肯定会出现更大的问题。
进入8月以来,全球的货币当局纷纷开始了货币的紧缩。8月3日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双双将基准利率提高了25个基点;8月8日美联储终于在艰难的取舍中选择暂停加息,联邦基金利率维持5.25%不变;今天日本央行也将作出是否加息的决定。中国央行也分别在9日和11日分别发布了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7月的金融数据,算是对全球进入加息浪潮后的一次回应。从人民银行这两天连续发布相关报告和数据的情况来看,我们似乎从中能觉察到些什么,笔者如果没有估计错的话,今天傍晚或者下个周内央行将会有比较大的政策出台。就在笔者行文的过程中,央行在4点半的时候在其网站上挂出了任命樊纲为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决定。此举也表明央行的决策正在进行中。笔者的政策倾向在最近写的两篇文章里已经有了很明确的阐述。面对全球性的货币紧缩和纠正当前的流动性泛滥问题,人民银行必须有自己的考量。人民银行的政策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也许并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主要还得依赖其他部委的配合,但是人民银行的政策却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最惹人关注的力量。人民银行,该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