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G20青年峰会——别太高端,让媒体帮忙,接点地气

标签:
杂谈 |
http://s15/mw690/5f89b57chce5e2be961de&690
现在的会议,似乎都愿意走国际路线,既高端又大气,何乐而不为?但事实上,高端没有错,大气也没有错,问题在于高端久了,就会忘了高端必须要有依托,高处不胜寒的古话小孩子都明白。地理学的好的小孩子也会讲给大人听,高空大气实在稀薄,时不时的,得多多下来汲取氧气,接接地气。
接地气这活,媒体可以做。
之所以讲到这,是因为此次G20青年峰会中,我以媒体专员的身份出席。作为媒体代表,我深切感受到自己在大会中形单影只,因为各国几乎没有派出专门的媒体记者来报道此次会议。虽然在整个规则中设立了七个委员会负责谈判协商,其中就包括新闻部,但有趣的是,此次峰会的的议程设置,主办方为新闻部部长安排的议程竟是让各位部长充当记者的身份,去到各个committee里面进行报道,写评论稿件。但事实上,国家的新闻部和媒体记者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新闻部部长的工作应该是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对整个峰会的宣传工作进行规划统筹。有了高屋建瓴的传播方法,才会有具体到各个国家的媒体记者的专业的跟踪报道。虽然,新闻部长的专业水准毋庸置疑,稿件的专业程度也肯定不在话下,但是,这些稿件的传播效果能有多少?几个人的几篇稿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又能有多少?因此,此次缺少宏观统筹的大会的宣传工作,必将会以失败而告终。
元首部长们每天都聊的很嗨,但20个国家的数亿青年,有几个人知道你在干嘛。
在今天的元首谈判会议中,我很想通过发言让这些元首们意识到的一个问题是,讨论“将媒体宣传作为每次大会召开的必要组成部分”的意义远远大于去讨论“到底是G20还是G21还是G22”的意义。只有订立规则,让各个国家在每次参会时设立专门的新闻报道组,对大会进行实时的报道传播,并且利用全媒体时代的各种媒体在国内进行传播,才能让会议在每个国家得到有效的推广。这样,20国形成合力,才会让“G20青年峰会”实现在更多国家的传播,才会让G20青年峰会更有影响力,才会让代表们在会议中探讨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和解决方案更有意义。站在舞台上的人,一定是要为台下的受众服务的,台上的人不能始终拉上幕布在舞台上自娱自乐,而是要打开幕帘,实现和受众的真正意义上的互动。而这个牵线人,就来自媒体,来自传播力不容小觑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以及强大的社交网站。
舞台上站久了,也得下来走走,这个事,媒体能帮忙。
因此,此次峰会,宣传部长需要做的工作应该是规划式的,有建设性的,统筹的,高瞻远瞩的。此次峰会已无法实现媒体的多样化宣传报道,但是,部长可以通过讨论探讨出未来峰会的报道工作计划,为以后的峰会铺路搭桥,这也将会是此次峰会的一项重要成果,并且在我看来,它将会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成果。因为元首们也在探讨G20青年峰会的存在到底能有多大的影响力,虽然在去年的峰会中,最终的公报递交到了当时还时任法国总统的萨科奇手中,但它的作用到底能有多大?答案应该是几乎为零。但倘若代表们能将峰会的宣传问题解决,订立完整的落实到每个国家的宣传报道机制,会有数以亿计的人关心G20青年峰会的发展,只要引起民众关注的,自然会得到政府的重视,届时,G20青年峰会的声音也将会更有力量。
而我很庆幸的是,此次中国代表团,为媒体专门设立了岗位,并且在会议期间,媒体运行顺畅,与国内形成实时沟通和更新,让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人通过我们媒体的报道更多的了解我们的动态,了解峰会,看到中国青年在国际舞台发出声音。只要能达到这个效果,我已经感到非常自豪。听代表团里面的很多代表说,自己和家里打电话的时候,家里人告诉他们在国内的媒体中看到了对我们峰会的报道。那一刻,我已经感到足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