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 |
分类: 健康管理 |
疾病的发生是由基因与环境共同决定的。在人类进化的几万年里,随着环境的变化,基因也在慢慢地适应环境而变化。然而,基因的变化毕竟是十分缓慢的。而近三百年来工业和科技发展迅速,基因的突变远远赶不上环境的急剧变化。人类由于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慢慢地就造成原来的罕见病开始流行。糖尿病就是其中的一种。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到9240万人,并且有继续攀升的迹象,其发病状况令人担忧。然而如此庞大的糖尿病患者群其实只是中国面临严重健康危险的一个缩影。人们饱腹以后大量出现的慢性病快速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环境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
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的生活方式主要是狩猎与采摘。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活动才能保证食物的充足。在那个食物缺稀的时代,人类的疾病主要是传染病与营养不良,再加上一些来自自然的伤害。在没有医疗设备的条件下,疾病就意味着死亡。当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长期的这种自然选择使得人类衍生出一种“节俭基因”,这种基因的存在使得人类会本能的选择饱腹时间长(如肉类等)或是可以快速提供能量的食物(如糖类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学会了种植,驯养,开始进入了农业年代。然而,农业社会食物种类比狩猎与采摘时要少很多。今天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食物更趋单一,活动量更是少。但是,“节俭基因”的功能犹在。只有在所有人都吃同样食物的今天,才会有三聚氰胺的悲剧发生。所以有人质疑,社会发展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底对人类来说是不是好事?事实是,社会的发展是把双刃剑,给人类带来的到底是福音还是灾难,则取决于人类的智慧。
在环境变化飞快的今天,人类需要的是与时俱进的调整、适应与学习能力。目前,我们需要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减少因生活方式与环境不适应而造成的疾病。
善用“ASK”,养成健康素养!
所谓健康素养,就是善用健康信息综合管理自己健康的能力。
众所周知,人自呱呱坠地的第一刻起就拥有一定的生存本能,即呼吸与进食的能力。当然,我们可以认为氧气是相对无限的,可以比较容易的获得。相比之下,食物则是有限的,或者说,是需要我们通过努力才能达到果腹目的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当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再需要为吃穿发愁的时候,单纯的求生存已不是我们进食的主要目的。我们进食的目的应该为健康,即为健康而吃。那么,健康素养具体包括什么呢?
在我看来,健康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观念,英文称之为attitude,我们简称“A”。我一直坚持观念比物质更重要,正如一直以来我们都将“富态”认定为胖,然而在已经严重营养过剩的今天,“富态”更适合解释为一种健康的瘦。可见,人们的观念往往决定着道路的方向是否正确。而我们现今的很多观念转变速度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例如现在流行的养生一词,是在人均寿命30多岁时人们的一种追求长寿的方法。,在人均寿命远远超过30岁的今天,过去的养生之法明显已经不够用了。
其次,是技能,英文为skill,简称为“S”。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饮食无疑是最为基础的。过去,我们只盲目的追求饮食种类的多样化,觉得食物种类越杂越好,其实不然。所谓健康饮食,最好是在控制重量的基础上,合理安排食物比例,使之更适合人体营养需求。在日常饮食中,我们提倡一口肉、两口饭、三口水果、四口蔬菜的健康比例。
第三,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点,也就是knowledge,简称之“K”。只有掌握了知识,才不至于盲目依从社会上充斥的虚假信心和不正确的健康教育。
这三点就是我们说的“ASK”,也就是“询问”的意思。在21世纪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必须对健康知识的正确性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才能不至于盲目跟从。那么这个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呢?科学。只有科学,才经得起实践的考验的。而我们要知道一条健康信息是否科学,就需要运用我们的“ASK”了,勤学好问,才能对知识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才能树立一个与时俱进的观念,养成自己的健康素养。
原载糖尿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