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的现代化不能不重视公共卫生

(2009-04-11 20:30:42)
标签:

健康领域

公共卫生

医疗卫生系统

工业革命

拉龙德

中国

健康

分类: 健康管理

 

 

 波涛汹涌的2008年已让公共卫生为中华现代化巨轮保驾护航又立新功。充满变数的2009年将使公共卫生为神州建和谐社会再显威力。

 

从07年底08年初的南方冰雪灾难,春寒乍暖之际的手足口病流行,到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从举世瞩目的08北京奥运会,史无前例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到08年底全球金融危机对民生的负面影响,公共卫生在迎接挑战,消除隐患,保障国民健康中的巨大作用有目共睹。公共卫生所做的就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人人参与,人人享有。

作为国家主导的社会公共事业,起源于欧美的现代公共卫生是应对工业革命对人类健康威胁的强大武器和从事海外扩张活动不可或缺的国家保障行为。因为大量健康的国民资源是以工业和国际贸易为特征的现代国家崛起的基础。以保护和促进国民的健康和福利为宗旨的公共卫生已经公认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进入21世纪,中国已经在现代化进程中和平崛起。为社会稳步前进提供强大保障,为国人延年益寿发挥关键作用,为维护和提高健康和生产力保驾护航,公共卫生在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功不可没。后工业化时代国民的健康关系到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今天的世界经济是知识经济,实力来自知识和创新。知识和创新的基础是大量躯体、心理和社会和谐三方面健康的国民。要全面提高国民整体的健康素质,只能靠公共卫生。

中国今天需要医疗体制改革,满足国民不断增长的看病需求。然而,看病贵看病难是一个世界性的无解问题。只关注疾病人群,只在“诊断和治疗”系统上投资,忽视各种健康风险因素对现在健康的80%人口的损害,疾病人群必将不断扩大,现有的医疗系统必将不堪负荷。美国目前每年花两万亿美元,没有解决美国人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约每六个人有一个没有医疗保险。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多。如果按美国的做法,要达到每六个人有一个没有医疗保险的水平都要八万亿美元。而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四万多亿美元。

遗憾的是,今天在医疗卫生系统占主导地位的生物医学模式仍然统治着我国的健康领域。在落后和过时的模式误导下,在21世纪的今天,在健康领域,全国上下关注的重点还是一个“病”字,可以说,我们在方向上是在做不正确的事。做不正确的事做的越多越糟糕。那么,什么是健康领域正确的事呢?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从只关心20%人的看病问题到关心以80%健康人为主的所有人的健康。从根本上抛弃只关注“病”的落后过时观念,用健康领域的最新科学进展指导我们真正关注健康。那么,健康领域的最新科学进展是什么呢?上世纪七十年代,健康领域的科学家已经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模式。1974年,加拿大政府发布了拉龙德(Lalonde)报告,指出国民健康并不仅仅是由医疗卫生服务(也就是我们今天关心的“看病”)所决定的。决定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四个:生物学,环境,生活方式和习惯,医疗卫生系统。拉龙德报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开创了健康领域的新纪元。三十多年来,在健康领域大量的研究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和习惯(即个人行为)对健康的影响远远大于今天我们所关注的“看病”(医疗服务)。

人类是地球上唯一的能够改变环境来适应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种族。欧洲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政治革命)带来生产力史无前例的提高,经济十分繁荣。同时,也带来了威胁人类健康的新环境。面对新环境新挑战,人类在学习和提高自己对外部环境控制能力的现代化过程中孕育了现代公共卫生。现代公共卫生化解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对人类健康的新威胁。

现在,中国正处在大转型的关键时刻。能否重视公共卫生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是对中华民族智慧的一大考验。在地球有记载的历史上,一种生物因为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灭种的悲剧是发生过的。如恐龙因为不能适应气候的巨大变化而在地球上消失了。今天我们也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变化,从30多年前的大多数人吃不饱穿不暖到今天的相当多的人每天被鱼肉,烟酒和糖所包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显示,全国有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病病例数达到2.6亿。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近1000万例。其中,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病例数增加了2倍,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的病例数增加了近1倍。如果不能控制这个发展趋势,要不了多少年,神州人人有慢病。这足以表明我们至少目前是没有完全适应环境的变化的。如果我们不能高度地重视公共卫生这个历史证明可以帮助人类和新环境建立和谐关系的公共事业,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因此,中国更需要公共卫生观念转变和体系改革。如果我们没有清醒的认识,不能从生存、强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对待公共卫生,仅仅把公共卫生当作平衡经济发展的配角,我们的经济大国地位是不可持续的,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也会提上议事日程的。

但愿我是杞人忧天。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北京协和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教授

 

 

原载科学时报2009-1-16, 题目和1/3内容有改动和补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