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穿睡衣惹了谁?

(2009-10-29 17:41:25)
标签:

睡衣

chinese

油条

上海弄堂

咸盐

文化

分类: 上海的琐事
  想必广大的网友同志们已经知道,上海为了迎接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上海市政府下了明文规定不得穿睡衣出门。 
  上海的睡衣文化,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现在在我看来穿着睡衣出门买袋咸盐似乎是上海这个“油腻腻”城市的标志了。 只有这么油腻腻的城市才有可能产生这样一种让人痛恨的文化吧? 换作我国的西部小城,我相信很多人回家都没有换睡衣的习惯,或许因为收入不高,没有能力购买在家穿着舒适的睡衣吧?! 想问下了明文规定不能穿睡衣的官员:你家老妈年轻的时候就没有过头上卷着发卷出去买油条的经历?! 
   先不从舒适的程度来说,出门买油条的时候所穿的衣服也要管,这难道不是历史的倒退?!
   50,60年代的人应该知道,70年代初听邓丽君的歌犯法,因为那是“靡靡之音”, 和外国人谈恋爱那叫投敌叛国,穿流行于欧美的喇叭裤是要被当街脱掉的。 如果说控制了人享受听音乐的权利,享受爱情的权利,甚至穿什么样子的裤子也要管,这难道不是历史的倒退吗?! 现在不也就是这么一种状况吗? 曾几何时,因为《碟中谍3》取景上海弄堂时候,拍到四处晾晒的衣服, 国家电影总局竟要考虑禁播。
   穿睡衣惹了谁?
   由此又让我想到,中式英语被全面封杀。 美国有个网站专门采全世界各种怪英文,中式英文,印度英文,新加坡英文。 唯独现在我们在这里被“和谐”了,这网页是打也打不开了。 语言也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我们说错了,又惹了谁?老外看我们穿睡衣说中式英文,人家倒是当作一种与他们文化所不同的文化来看待,至少被当作了“不同”。人家都没介意,我们为什么非要和自己过不去,讨老外的欢心? 全中国看起来都和纽约,华盛顿一样就好了吗? 那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要把北京叫做“ChineseTon”(Chinese + Washington,把上海叫做“Chinese York”(Chinese+ New York)呢?

   是不是“面子”问题又在作崇了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