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篇•宋明理学与对性的压抑

标签:
性文化生殖生活社会女性论坛两性历史教育公益读书医药杂谈 |
分类: 性文化 |
自汉魏以来,儒、释、道三家思想经过长期争论和合流,为理学的产生准备了思想条件。理学便以儒家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道家有关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的观念和佛教的唯心主义思辨哲学及人性论,建立了一个比较精致的唯心主义体系,并以“理”作为世界万物的本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
1 神圣的不可侵犯的“理”
“理”是理学的最高范畴。早在韩非的《扬权》中就已经把“理”作为哲学的范畴与“道”并提。北宋的周敦颐与张载都讲到“理”,但他们只是泛泛地提出,并未将其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周敦颐的哲学最高范畴是太极,张载的哲学最高范畴是太虚。而程颢和程颐则重新提出了“理”,并将“理”作为世界万物的本体,作为自己哲学的最高范畴。程颢自称,“吾学虽有所授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语录》卷上)。
在二程看来,理是天下万物要遵循而不可违反的规则,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永恒存在的。“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得之者,故大行不加,穷居不损”(《二程遗书》卷二)。这个理早已先于事物而存在,“万物皆备于我,不独人尔,万物皆然,都自这里出去,只是物不能推,人则能推之。能推之,几时添得一分?不能推之,几时减得一分?百理俱在,平铺放着。几时道尧尽君道,添得君道多?舜尽子道,添得子道多?元来依旧”(《二程遗书》卷十八)。人能主动地去认识理,这与物不同,但不论人对这个“理”是否认识,万物之理是早已存在的,理是自然界的最高原则,也是社会的最高原则。一物有一物之理,一物之理又是万物之理,“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同上),“理则天下只是一个理,故推之而四海皆准”(《二程遗书》卷五)。
2 理是社会的最高原则
理是自然界的最高原则,也是社会的最高原则。它包括物之理,又包括封建社会的孝、悌、忠、信等之理,理在于用精神世界支配物质世界,更重要的是把自然世界道德化。二程在解释《中庸》一书时说道:“盖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其命于人则谓之性,率性则谓之道,修道则谓之教”(《二程遗书》卷一),理表现在人为性,认为人性亦是天理,顺着人性去做才叫道,“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之间,皆是理”(《二程遗书》卷十九)。在二程看来,理是有道德属性的,“天地之大德曰生,……万物之生意最可观,……仁与天地万物一物也,而人特小之,何哉”(《二程遗书》卷十一)?他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有生命特征的,有道德倾向的整体,把物质世界人格化。在这样的理面前,“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识仁篇》)、《二程遗书》卷二)。
3 存天理、灭人欲
在二程看来,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二程提出“性即是理”的命题,“性即是理。理,则自尧、舜至于涂人一也,才禀于气,气有清浊,禀其清者为贤,禀其浊者为愚”(《二程遗书》卷十八)。“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二程遗书》卷十八)。同样一个理,在天就叫命,表示它有使万物不能违抗的权威。在社会之中,其合乎封建伦理的就叫义,而理体现在人的品质方面叫做性,人性中的仁、义、礼、智、信都是人性所固有的,也是天理所固有的。
二程认为,人性的另一方面就是恶。“生之谓性。……人生气禀,理有善恶,……有自幼而善,自幼而恶,是气禀有然也”(《二程遗书》卷一),认为善恶皆为天资禀赋而来,是天生的。“善固性也,然恶亦不可不谓之性”(同上),但二程认为,恶易被外物所累,多由“情”所使。所以提出“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是理也。不是天理,便是私欲,人虽有意于为善,亦是非礼,无人欲即皆天理”(《二程遗书》卷十五),将天理与人的欲望对立起来,将人的欲望看成是万恶之源。“甚矣,欲之害人也。人为不善,欲诱之也,诱之而不知,则至于灭天理而不知反,故目则欲色,耳则欲声,鼻则欲香,口则欲味,体则欲安,此皆有以使之也,然则何以窒其欲?曰,思而已矣,觉莫要于思,唯思为能窒欲”(《二程粹言》卷二)。朱熹与二程的观点一样,认为人的本性中有一个先天的至善的“道心”,与此同时,又有一个与生命俱来的先天的恶的因素并易受形气之私影响的“人心”。“只是人之一心,合道理底是天理,徇情欲的是人欲”(《朱子语类》卷七八),二程说“灭私欲,则天理明矣”(《二程遗书》卷二四),而朱熹说“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朱子语类》卷十三)。
孟子曾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孟子宽容地认为在人类诸多欲望之中,性欲是最为重要的,而在理学看来,性欲却是最应该灭去的。所以,有人问程颐:有孤独的寡妇,家境贫穷,无依无托可以再嫁吗?他回答道:“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二程遗书》卷二十二),可见与理比起来,二程认为生命也不重要。在宋明以后,理学对我国的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对性的观念上,极力主张戒色戒欲,对中国性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如明代龙遵叙之《食色绅言·男女绅言》中的头二句,即为“伊川曰:欲心一萌,当思礼义以胜之。朱子曰:观泽之象以窒欲”,这都是理学观念在性医学中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