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师”三境界——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学习感悟之三

(2016-07-26 20:33:46)
标签:

明师三境界

明白之师

明智之师

明亮之师

河南教师成长学院

分类: 教坛走笔

“明师”三境界

 

——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学习感悟之三“明师”三境界——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学习感悟之三 

“河南教师成长学院欢迎‘明师’的到来”。

近日,参加河南教师成长学院2016暑期高端研修班的我把这条标语晒在朋友圈里时,有朋友留言说:为啥不是“名师”而是“明师”呢?我的回答是:名师,一般指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称号的教师,虽人人都可争取,但名额极其有限,并非人人可做;“明师”则不同,就是明明白白做教师之意,这个没有指标限制,人人都能做到,加入这个群体的教师越多我们的教育就越好。所以,不设门槛的河南教师成长学院欢迎的是“明师”,而非“名师”。

这个回答当然也就代表了我对“明师”一词的认识。近十年前,我知道了这个词语后,就一直把它当作了自己的追求,并促进了自己的成长。而且,在这次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的学习中,著名学者肖川教授对这个词语的更进一步解释——明智、明亮之师,让我又加深了对“明师”的理解。

我觉得,明白之师——明智之师——明亮之师,足可当作“明师”的三重境界,指导信奉者一路攀登,不断努力。

先说“明白之师”。

做人要做“明白人”,为师也要为“明白师”,这个估计谁都不会反驳。但现实中却存在大量不明事理的“糊涂人”,那肯定也存在大量不明“师理”的“糊涂师”吧?大家想想,如果真是这样,对教育来说不是很糟糕的事吗?所以,我们需要先唤醒老师们当“明白师”的愿望才行。

要当“明白师”,需明哪些“师理”呢?

一、要明白教师是一项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一种职业,一般只用做到能养家糊口用来谋生就行。你把教师仅仅看做一项职业,你就不会在教育上有什么建树,不会推动教育发展。而一项事业却要求人要做到全力以赴,能做出一番成就来。你把教师当做一项事业来干,那就动力十足了,你就会成为教育发展的推动者,社会进步的参与者。

二、要明白教师的职责是唤醒,而不是灌输。这个就涉及到你怎样给学生传授知识,怎样让学生提升能力了。灌输也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锻炼出点能力,但毁害学生的思维,不能让学生具备持续成长的能力。而唤醒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自己培养出学习、生活能力来。这样,即使你当下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但被唤醒的学生,思维会越来越健全、发达,还能具备建构知识的本领。这样的人就具备了持续成长的能力,也不会在终身学习的社会里掉队。

三、要明白教师的职责首先在育人,其次才是教书。这一点真的不用多讲,但却必须再强调一番。教师不重育人,只重教书,教出的学生高分低能,高能缺德,都是失职。在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上,家庭是第一把关处,学校是第二把关处,社会是第三把关处,任何一环都不能缺少。若是学校教育缺失了做人教育,就会给学生的成长造成重大损失,这个必须注意。

明白并接受了以上“师理”之后,你就可以向“明智”之师进发了。

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里蕴藏着智慧。为师是需要智慧的,没有智慧,只搞题海战术、死板灌输、监控看守式的教育,一会让自己累趴,二会让学生逆反,事倍而功却不一定半,教育就免不了低效,甚至负效。怎样才能具有智慧呢?还是那老一套,你得善于学习,并有学习的习惯:你要多读书,还要多“读人”——向名师学习,并且多反思、多研究、多总结。其中多总结就离不开写作——及时记录自己的教育思考,教学得失,研究成果,管理经验,你就能慢慢厚重起来,慢慢成为有智慧的人。

请记住,板凳若能坐得十年冷,你就能拥有智慧一人生。

有了智慧,你的教育生涯就有了更大的意义,更大的价值。你就会成为一个“有光”的、“明亮”的教师。我们教师不是对学生有“启蒙”之责吗?那什么叫“蒙”呢?“蒙”就是愚昧。人之所以愚昧,是因为心中黑暗,需要教师给以知识的启发,能力的启动,思想的启示。那有智慧之光的“明师”,就能胜任了。我们所说的“明亮”,不一定是什么荣誉称号带来的“光环”,而是知识丰富、智慧深厚、道德高尚的魅力对人自然而然形成的感染力、吸引力、影响力。

只有成为一名“明亮”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才能达到自然而然、唤醒智慧、润物无声的效果,学生的向师力也才能强烈起来,教育就会成为无限美好的事情。

做一名“明师”吧,明白师理,拥有智慧,灵魂的光辉照耀着人间,那将是怎样的境界,怎样的幸福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