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众说纷纭之《鸳鸯戏水》

(2014-02-24 17:38:54)

众说纷纭之《鸳鸯戏水》

 

 

这是我从网上搜到的部分和小说《鸳鸯戏水》(中篇,载《星火中短篇小说》2014.1期)有关的文字,独立成章的我已另转,这里就不在补充,转在这里都是网上所见对拙小说的七嘴八舌的短评,我亦不管说好说坏,说长说短,都原汁原味原封不动复制了下来,以示对原“作者”的尊重,这里,我要隆重而真诚地对发表这篇小说的《星火》杂志和这些追随《星火》的可爱读者们表示一下感谢,谢谢你们了!

——作者题记

 

 

读张爽小说《鸳鸯戏水》

一口气看完中篇小说《鸳鸯戏水》,第一感觉是作家把丑女“我姐姐”写活了,整部小说描述的虽然是小画匠和美女高君英的凄美爱情故事,似乎没单相思的“我姐姐”什么事,但纵观整部小说,“我姐姐”最为出彩,最令人过目不忘,“我姐姐”人虽长得丑,却执意去追求帅哥,这多少显得自不量力,也很可笑,但她敢爱敢恨,拿得起放得下,个性强烈,加之作家娴熟的文字描述,通过“我姐姐”一系列的语言和行为,“我姐姐”是真正地活得“有滋有味”,使“我姐姐”形象生动地走进读者视野。小说里,虽然小画匠和高君英的命运也令人牵肠挂肚,他们也为追求爱情而努力奋斗,包括最终成为悲剧,但相比较“我姐姐”,他们的人物形象就弱了许多。

——江苏经济报 孙连洲

 

 

 张爽的《鸳鸯戏水》把我带到那时时充满神奇、处处布满梦幻的“四顷地”上,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故事,成就一方作家。小说人物刻画入木三分,细节描写的韵味“绕梁三天”,让读者在那痴迷的情节里不能自拔,读来,久久不舍。

——山东 朱瑾洁

 

 

心灵的“颤抖”

这一期几篇小说都以“爱情”作素材,对男女情海的“深水区”作了努力地打捞。无论是《勾引》中的“逸美帘”还是《鸳鸯戏水》中的“高君英”,以及《钱二莲说媳妇》中的“双花”,结局都不圆满,充满着淡淡的忧伤。

回顾往事,特别是用当下的视野去审视“昔日的爱情”,那种感觉很像阅读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也像林海音笔下的《城南旧事》。《勾引》笔调诙谐幽默,将“我”和小武对爱情的渴望,对逸美帘的喜爱,但又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不敢大胆表白的内心纠结写得细腻真切,令人不禁莞尔。《鸳鸯戏水》中的小画匠,简直成了那个年代的乡村文化符号。作者以他作主线,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乡村风俗画,纯朴的民风、精湛的手艺、朦胧的恋情……尤其是写“我”代小木匠传递纸条的情节,更是突出了那时“乡村爱情”的显著特征——婉转、深厚、曲折,而在火车站站台上众人追逐小木匠,并把他暴打一顿的细节,则如一根细针,深深地刺进了读者的内心。凑巧的是,作者都不约而同地写到了“悲伤”的结局,“逸美帘”和高君英都是红颜薄命,年纪轻轻地就病故了。当我读到高君英年轻的尸首在大雨中被一辆拖拉机拖到“供销社对面的一个小土包上”时,蓦然觉得一件价值连城的瓷器被无端地打碎了,又似乎感到了一幅赏心悦目的图画被无故地撕裂了。

美丽的逸美帘、高君英最终的不幸,昭示了“美的毁灭”。而同为乡间一朵花“双花”在将钱二连送来的两瓶五粮液交给媒人杨红青后,“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此刻,我相信,所有的读者也会跟着双花一起感伤。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几篇小说作者虽然文笔朴实,但展现出的是没有任何虚饰和雕琢的原生态生活,就像是重现当年波澜不惊、风和日丽的日常生活,然而却拨动了我们的心弦,引发了我们心灵的“颤抖”。

——江西万安 郭志锋

 

 

试读中篇小说《鸳鸯戏水》

1.作者叙述的视角很特别,通过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展现小画匠的爱情故事。

2.姐姐爱上小画匠不成,反诬小画匠为流氓,她是个刻薄恶毒的人,造成了小画匠与高君英爱情的悲剧。一对相爱的人,女的被逼疯,小画匠被害死,施害者高大全,作者让他生不生死不死,脑瘫了。

3.小说有些编造的痕迹,高大全至于逼疯怀孕五个月的女儿吗?

4.小说仅仅是个故事,没能将主要人物小画匠性格刻画好,甚至没一个能很好体现人物性格的细节,只是叙述了小画匠忠于爱情的过程,却没有把他忠贞的力量来源展现给读者。

——读者 李赞祯

 

 

张爽的《鸳鸯戏水》无疑也是一篇中篇佳作,小画匠和高君英的爱情来得那样突然,那样绝美,却消失的如此凄惨,其实我们不知道高家为甚么这样反对,甚至痛下杀手,或许只是封建余孽作怪?读来令人不由掩卷深思。而结尾似乎过于阴郁,有点惨绝人寰的感觉,缺少了一份应有的美感和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我想这也是大多数读者所不乐见的。

——宋明磊

 

 

《鸳鸯戏水》小画匠和高君英的一段爱情故事比较感人。世俗的偏见拆散了一对相爱的恋人,可悲。但愿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江苏南京曹光贵

 

 

作家张爽的中篇《鸳鸯戏水》里的小画匠和高君英这对“鸳鸯”无法真正的“戏水”,可悲可叹。是谁让他们的爱情以悲剧结束?高大全夫妇根深蒂固的等级思想(我不满意这个词的表意效果,但又没有想到一个更恰切的词语)、乡人世俗的眼神、“姐姐”的狭隘自私等等,集体谋杀的小画匠和高君英的爱情和生命。其中“姐姐”这个角色,尤为出色,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折射出人性的善恶。

——读者廖立湖

 

 

鸳鸯·疯子

本期重磅中篇里的《鸳鸯戏水》,开篇就很吸引人。小说的男主人公——小画匠的出场方式,一下子吊足了我的阅读兴趣,随着他的行踪变化,故事情节逐层展开。

“鸳鸯戏水”就像一枚春天播下的种子,随故事情节的发展生根、发芽,成长,最后结局却是棒打鸳鸯。题目寓意与故事结局的强大反差,形成浓烈的悲剧意味。

纵观中国的爱情故事长廊,类似于小画匠与高君英的爱情悲剧故事,似乎每个时代都能找到其代表人物,虽然主人翁的身份、社会地位不同,但家长干预子女婚姻的模式、手段却大同小异。正因为世俗人的一双富贵、势利眼,凌驾于“门当户对”之上的痴情男女的爱情,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考验:或被强行拆散;或无奈殉情自杀;或私奔到天涯海角,下落不明……总而言之,无论哪一种结局都与“鸳鸯”淋漓的血腥相互粘连。

小说中的高君英和小画匠这对鸳鸯,虽然有私奔、逃跑的挣扎,却没有逃脱高大全的魔爪,最终高君英在西厢县城被抓回。五个月大的胎儿被残酷地掠夺了生命,高君英疯了!小画匠葬身于黄庄那大片玉米地里。读到这里,我突然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看到的疯子。她们是受到过严重精神刺激的一群,最惨痛的打击必定来源于她们最亲近的人,最深信不疑的人、最深爱的人。也许路人有时抛来怜悯的一瞥,但更多的是麻木、熟视无睹、躲避和嫌弃的目光。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消失,就如一片落叶被风吹走,谁也不会留意,更不会有人关注她的行踪。

但我现在意识到了,或许她是另一个高君英。

——读者 冉令香

 

 

《鸳鸯戏水》讲的是一对青年自由恋爱,被家人横加干涉强行拆散,导致他们发疯且死亡的悲惨结局。

整个情节虽然看起来是个老旧的故事,但在构思上别出心裁,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审视整个事件,儿童特有的天真好奇的口吻,读起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作者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颇见功力。比如,高君英见到小画匠时不由自主的小动作“一会动动头发,一会整理一下羽绒服的下摆,一会吧围巾摘下一会又围上”,这些描写细致入微,有很强的表现力,读着这些文字,仿佛人物的音容笑貌就从眼前浮现出来。

故事结尾出现的那对鸳鸯,似乎是作者特意为点题而设的,那个孩子的话更有明显的象征意味:“看刚才的那对鸭子,在水塘里戏水!他们也不怕雨!”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这里,作者没用“它们”,而直接写了“他们”,其暗含的意味不言而喻。

——读者 冷月无声

 

 

前天,突然收到一本《星火》杂志,正好刚过年,很想读书。虽然书籍很多,有之前一些名家们快递来的,有从书店购买的,还有订阅其他杂志的(包括《星火》),但盛情难却,赠送的优先,偷闲阅读。

方明贵的《勾引》还真勾引人,勾引得我一气把它读完;杨猎的《沾沾自喜》不错,胡树彬的《钱二连说媳妇》也行。不过,我还是喜欢张爽家的《鸳鸯戏水》。小画匠神秘的身份扎实勾引人,“他姐”一厢情愿的爱和执著的追求,异变为疯狂的报复,充分佐证了人性的多面性,因此人物才更鲜明,故事才愈生动。高君英和小画匠的恋爱结局在读者的预料中,也在意料外,与前文共同构成了情节的曲折。特别是文章结尾,以小孩的戏言,给读者无穷的遐想。好店铺要让顾客回头,好文章能使读者回味,《鸳鸯戏水》力争做到这点。

文学作品有个普通现象,赞美正面的,往往火候不足,或者苍白无力,或者公式化。这也是作者在政治背景下无奈地犯下的通病。而作者书写阴暗面的,大多数都能文笔犀利,入木三分,手法也层出不穷,不断翻新,各有妙招;语言也格外易打动人心,催人泪下;情节也一波三折,分外的引人入胜。但是,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要重任是要剖析人的灵魂,而不光是献给读者一个个美丽的故事。

——湖北 邵其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