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众叛亲离的背后
(2011-04-10 17:21:06)
标签:
文化 |
众叛亲离的背后
——读张爽中篇小说《众叛亲离》印象
元 之
毛香枝扔下正在吃奶的儿子跑了,作为丈夫的四条去寻找媳妇,结果是老婆不但没找到,老母亲却因此脑溢血而死亡,孩子竟夭折。最后他跑到集市上买了把杀猪刀,想亲手宰个人。
在张爽的笔下,四条真是四面楚歌,众叛亲离。在小说里出现每一个人物,对四条或是讥笑的,或是嘲讽的,或是冷漠的,或是充满敌意的。而四条对自己生活半径中所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人,包括房东、警察等,也是心存隔膜、无法沟通、缺乏相互信任、令人沮丧、无人同情甚至仇恨的。四条到底怎么啦?四条到底得罪谁了?四条烦恼、焦燥得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像孤魂野鬼一般游荡。得不到周围人的关心与爱护,引导与帮助,他和人们之间的关系像“滋滋”点着的导火索,随时都可能引爆一场战争。四条最后的结果,作者并未挑明也并未预测。但明眼的读者会体味到,四条的精神出了问题,几近崩溃。
掩卷之余,我们不得不思索,在这众叛亲离的背后,作者似有意似无意在隐藏一些什么?在提示一些什么?在揭示一些什么?在启示一些什么?
经济在发展,什么东西在停滞甚至倒退?物质在丰富,什么东西倒成了稀缺资源?社会在繁荣,什么东西却在日渐萧条?我们不断迈上一个又一个经济总量的新台阶,但什么东西却在一日复一日的衰减滑坡?这显然不能从“形而下”的层面去解释,而应当追寻到“形而上”的层面。
假如,毛香枝只要具有一般的母爱精神,先不用说伟大的母亲,她能抛下嗷嗷待哺的亲生骨肉离家出走吗?假如,四条只是一个基本的有家庭责任心的男人,而不是沉溺于喝酒和赌博,妻子能抛弃他吗?假如,四条的岳父、岳母,能积极协助姑爷寻找自己的女儿,难道会音讯全无吗?假如四条的三个哥哥,哪怕像传统的街坊四邻一样,仍保持古道热肠,也会参与到寻人的队伍中去。假如从朋友到工友,从领导到街道,对四条施以援手,就会改变事件的走向。但是,这些“假如”一个一个都没有变成“真实”而出现,而出现的是人世间的冷酷,人心的冷漠,人心中那种事不关己的的麻木,甚至有幸灾乐祸、落井下石那种人性的阴暗心理。
当然,不但历史不能假设,现实也不能假设。有一点读者是清醒的,四条等一干人是作者文学小说中的人物。
四条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在这个层面中,有成功人士,但四条不是,他是个失败者。职业上的失败,干的是小煤窑,像大猩猩;家庭中失败,妻离子亡;亲属中失败,众叛亲离;社会上也是失败的,连警察也光顾他;在友情中也是失败的,他与红四相处的尴尬;在性上也是失败的,连邓寡妇宁跟红四,也不与他为伍,尽管他身条儿不错。在蚁群般的人群中,四条是无助的。他似乎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往前走,走向哪里?他自己也不知道。四条身强力壮,却属于弱势群体。四条为什么是个失败者?除本人有种种恶习之外,社会的风气,环境的浸染,对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四条做为一个处在体制外被边缘化的人,社会进步的成果,他究竟享受了什么?而社会的一些负面影响,又影响了他什么?
但我们应该探究的是,四条等一小群人,为什么会出现?他们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处世态度、人生走向、价值观念,在历史与现实中,有无惊人的相似?有无生活的真实感?如果有,哪怕是草蛇灰线、雪泥鸿爪,都会让人思索。而思索,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成熟而智慧的标志。文学,不是给人答案,能引起人们的一点思索,也就足够了。我们在构建物质高楼的同时,如何建构精神的大厦。我们在装修居室阳台时,如何透进思想的阳光。在我们满足口腹之欲之后,让道德的闸门拦住性欲的奔放。我们的双手在为自己操劳时也将眼光关心他人。因为世界是自己的,更是大家的。其实,每一个人都同自己休戚与共,一草一木都与自己息息相关。世界上每一件事都不是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