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英雄张艺谋 |
分类: 小女评史 |
我认为,十年前的张艺谋,奠定世界级电影大师的地位,是因为《英雄》。
2002年,投资2亿的《英雄》,不仅占据当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的将近30%,而且在北美创造了1780万美元票房佳绩,全世界票房总和13个亿。这个记录,就是在中国电影票房突破140亿的今天,也在没有被刷新。
悠悠5000年,多少英雄事?而作为一个关于英雄的电影故事,一个没有原著的电影故事,一个被国际观众广泛接受的关于中国英雄的伟大故事,我们的认识却远远不够。
过去我们认为,《英雄》里面有中国冷兵器之魂:关于“十步一杀”的剑道;有中国思绪诡异的哲学思想映射下的“天下”之道,有张艺谋擅长的色彩、光影结构成的意境,有中国武术动作的灵魂,等等。并认为因此,这个“越是中国”的故事,就“越是世界”的故事。
这里面有很大的误区!自此之后,关于中国武术的动作大片不断上演。却无出其右,成为盛产电影烂故事的泥潭。大家弹冠相庆,《英雄》是中国文化的胜利,是武侠题材的胜利,实则大错特错!
我们必须仔细研究《英雄》。《英雄》的胜利,是伟大故事法则的胜利!
第一、《英雄》保留了完整的故事压力系统。无名刺秦,面对的最大压力是秦王。秦王背负一统天下的大任,在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必须有强大的军力和残忍的手段方可实现理想;他生性谨慎多疑,可以轻易识破无名的诡计。此其一。在秦王暴政之下,为了完成刺秦理想,无名还要联合长空、残剑、飞雪,每个人都是刺秦高手,有着各自不同的诉求。此为其二。这个多线索故事,被统一在刺秦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结构之下,围绕无名的刺秦行动,通过充满悬疑色彩的倒叙手段,围绕无名的命运集中展开。无名在高潮中,领悟了天下意义。放弃了刺秦;而对英雄惺惺相惜的秦王,则为了天下而杀死了无名。这是一个讲述的无比复杂,但是却非常集中的充满压力的故事,“杀,还是不杀”构成了一个出色的莎士比亚式的悲剧格局,在无比的纠结之中,推进矛盾和冲突。在戏的结尾,每一个人都得到了升华,巧妙推出了一个令人震撼的主题:人性的包容,大于天下。要说这个主题有多大,我甚至联想到了当年秦国包打天下的长箭,有今天美国的影子,让人思考,究竟是长箭赢得天下?还是人心、人性的力量赢得天下?难道还不够吗?
第二、这个故事的情感曲线,通过残剑和飞雪的爱情故事以及秦王对“剑道”与“天下”的感悟加以实现,令人为之动容。家国观念和天下统一的诉求,爱情与责任的选择,都成为激发移情活动的触媒,完美地与压力结构交相呼应。值得注意的是,在《英雄》主要故事线索、故事背景高度集中、高度凝练、高度简化的前提下,《英雄》把复杂的中国历史典故,巧妙融化在个人与天下,爱与仇恨,感性和理性的经典选择之中,让全世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理解和接受。
第三、这个故事是张艺谋善用电影惊奇的巅峰之作。我们可以在电影里看到张艺谋的光和影的魅力超过任何一部武打动作片,看到关于色彩的运用和团体矩阵的妙用,看到了动作设计对剧情和主题的推动,也看到了关于秦文化和中国山水地貌的美妙结合。
第四、这个故事集合了最受观众欢迎的类型因素。首先它是一个惊悚悬疑动作电影故事,关于近王20步、近王10步的进展,其实是一个惊悚故事里面的“红鲱鱼”,是无名说给秦王的假故事。而狡诈的秦王,从无名的杀气里感受到了危险,成功破解了无名的欺骗,实现了逆转——这是秦王破解出来的故事。到这里,悬疑还没有完,秦王并非我们想象中的侦探角色,故事另藏玄机。残剑阻止无名、背弃飞雪,“不杀”秦王的理由,是为了天下,为了更高的人性理想,于是剧情再一次逆转——这才是真正的故事。而残剑和飞雪的爱情,在仇恨和理性交织中,演化为一场爱情绝唱:残剑已死说服飞雪,对两个人的爱情进行了一次“伟大”的证明;飞雪则完成了爱的承诺。悲歌美景,旷世奇爱,构成影片重要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