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庚《说“木叶”》教学

(2023-03-25 08:48:59)
标签:

木叶

分类: 语文教学

导语: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

能不能把诗句中的“落木”“木叶”改成“落叶”“树叶”?

学习要点:

1、提取并概括文本信息。

2、概括“木叶”的艺术特征,指出文章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

3、了解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

文章阅读:

1、读准字音、明确词义:

袅袅  灼灼  亭皋  万应锭  窸窣 不落于言筌  门闩 疏朗  寒砧 冉冉  绵密  柳恽

2、问题探讨:

结合有关诗句辨析“树叶”和“叶”、“木叶”和“落木”意味的不同,概括“木叶”的艺术特征。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袅袅兮秋风)灼灼zhuó:鲜艳亮丽的样子。(灼灼叶中华)

亭皋go:水边平地。

万应锭:万能药。锭,锭药。

窸窣xs:树叶飘落的声音。(窸窣飘零)

不落于言筌quán: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筌,捕鱼的竹器。

门闩shun

疏朗:稀疏透明、通透明亮。

寒砧zhn:捣衣石。

冉冉:轻轻摇动。(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绵密:柔和细密。

柳恽yùn

问题一: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少见“树叶”而用“叶”呢?(读第2段)

“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

“树叶”与“叶”的形象是十分一致的,一般遇见“树叶 ” 的时候就简称为“叶” ,用字要洗练。

古典诗歌习惯于使用单音节词。

问题二:概括“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小问题1:“高木”和“高树”有什么区别?(读第4段)

“秋月照高岭,寒风扫高木。”(吴均《答刘恽》)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高木”,风吹叶落,形象空阔。“高树”,风吹叶响,形象饱满,悲情浓厚。

“木”比“树”更显单纯,含有落叶的因素。这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小问题2:试归纳“木”字的暗示性。暗示性即含蓄性、意蕴。(读第5段)

“午阴嘉树清圆”中的“树”能不能改成“木”?

不能。“树”具有繁茂枝叶;“木”形象疏朗,暗示落叶。“树”,褐绿色;“木”暗示黄色,暗示干燥的触觉。

小问题3:概括“木叶”和“落叶”“黄叶”不同。(读第6段)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 曹植《美女篇》 )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

【落叶】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黄叶】长满树上,被雨水湿润,颜色太黄。缺少“木叶”的干燥之感、飘零之意。

【木叶】

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 漂泊。

“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给人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透出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这是 “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问题三:“木叶”和“落木”有什么不同?(读第6段尾)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落木千山天远大。

“木叶” 是“木”与“叶”的统一,是疏朗与绵密的交织,衬托出一个迢远情深美丽的湘夫人形象。

“落木”则比“木叶”更显空阔,它连“叶”字所保留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小问题:分析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落木”之妙。

“落木”二字更好地表现出秋日景象的苍凉萧瑟、疏朗空阔,衬托出诗人人之暮年的悲凉、漂泊他乡的孤单和壮志难酬的感。

萧瑟而不凄冷,悲凉而不悲哀,孤单而不绝望。

小结:

“木叶”的艺术特征:

叶子少,单纯,疏朗;

透着微黄、干燥;

暗示飘零。

文章主要的说理方法:

作比较;

引诗句(举例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