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雷雨》教学
(2023-03-21 10:58:27)
标签:
雷雨 |
分类: 语文教学 |
学习目标
1、熟悉话剧的一般常识
2、把握戏剧冲突
3、探究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4、把握角色特点,表演人物对话
曹禺(1910-96),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外语系。1933年大四完成处女作《雷雨》,震动当时戏剧界。 1935年发表《日出》, 1937年发表《原野》。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雷雨》简介
戏剧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雷雨》属话剧;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雷雨》属悲剧。
了解剧情主题:
《雷雨》是一部动人心魄的悲剧。剧本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反动资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的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道德性,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雷雨》是四幕话剧,以集中的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集中的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表现了周鲁两家以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为内容的尖锐的戏剧冲突。
课文是第二幕第一部分。
预习检查:
重点字词
侍萍
shì
检查预习
问题一:课文是第二幕第一部分。剧本必须遵循时空高度集中的原则,请说出节选部分的时间和地点。
一个夏天的午饭后
周公馆的客厅里
问题二:概括节选部分的剧情(据人物上下场)。
可分两个场面
1、周朴园和侍萍三十年后意外重逢并相认。
2、周朴园与鲁大海激烈冲突。
分角色朗读
人物性格探究
为了迎娶富家小姐,周朴园在年三十夜将侍萍赶出家门,足见其冷酷自私。可是为什么却对侍萍念念不忘?可当侍萍真正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又不能接受她,为什么?
三十年的悲苦足以让侍萍对无情无义的周朴园恨之入骨,可她再次见到周朴园的时候又迟迟不想走开,先是诉苦,然后表明身份,为什么?她还爱着周朴园吗?周拿钱给她,又为什么不接受?
周朴园
为了迎娶富家小姐,周家(周朴园)在年三十夜将侍萍赶出家门,足见其冷酷自私。可是为什么却对侍萍念念不忘?可当侍萍真正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又不能接受她,为什么?
打听 侍萍的下落 坟墓所在 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保留着总是关着窗户的习惯,一直记着侍萍的生日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
1、内心还残存一点良知,赶走侍萍以后,受到良心的谴责。为什么又不接受眼前的侍萍呢?
——所以说周是一个伪君子。(虚伪的良知)
2、对侍萍还有一份情。那为什么当初赶走侍萍呢?
为了名利,娶蘩漪,再次让侍萍离开——虚荣,自私。——这正是一个资本家的本质。
用情讨好——假情假义、狡诈。
3、如此自私的人为什么会拿出钱来让侍萍离开呢?
伪君子、侍萍的存在会让他失去更多的名利。
侍萍:
三十年的悲苦足以让侍萍对无情无义的周朴园恨之入骨,可她再次见到周朴园的时候又迟迟不想走开,先是诉苦,然后表明身份,为什么?她还爱着周朴园吗?她原谅了周朴园吗?周拿钱给她,又为什么不接受?
周朴园
鲁侍萍
周朴园
鲁侍萍
鲁侍萍
鲁侍萍
鲁侍萍
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鲁侍萍
侍萍对周朴园有恨,也还留有一份爱。(爱一个人是那么容易忘却的吗?)
——重情。
当她发现周对她还念念不忘的时候,爱的成分逐渐增加。(中国的女子是多么容易原谅对方啊!这正是侍萍的可悲之处。)
——善良、软弱。
周拿钱给她,又为什么不接受?
——维护尊严
问题:周朴园与侍萍矛盾冲突的实质是什么?
三十年生与死、爱与恨;
美与丑的人性尤其在对待感情与名利上的对立;
资本家与下层劳动人民的阶级对立。
1、雷雨是故事发生发展的自然环境;
2、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渲染混乱、激烈、紧张又让人生畏的气氛;
4、烘托人物;
5、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