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哈姆莱特》教学
(2023-03-21 10:56:00)
标签:
王子 |
分类: 语文教学 |
导语:
英国谚语:宁可不要100个印度,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学习目标:
1、简单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2、了解节选部分主要的矛盾冲突及其实质。
3、了解剧中人物既自我伪装又自我暴露的戏剧性。
4、探究哈姆莱特等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5、人物语言分析。
莎士比亚:
名言: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剧作家、诗人,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 ,被誉为“英国戏剧之父”,“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神王)”,马克思称赞他“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的戏剧被公认为不可企及的典范。在西方世界,一般人家必备的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就是《莎士比亚全集》。
代表作: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历史剧《理查三世》。
《哈姆莱特》借丹麦八世纪的历史反映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现实,反映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与封建专制的矛盾冲突。
《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节选部分人物:
哈姆莱特:丹麦王子
国王:克劳狄斯,哈姆莱特叔叔
王后:哈姆莱特母亲乔特鲁德
奥菲莉亚:哈姆莱特恋人、波洛涅斯女儿
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波洛涅斯:大臣
这出悲剧的情节是这样的: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遭遇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叔叔。这使他陷入巨大痛苦之中。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莱特认为他为父复仇不只为自己,而是为社会为国家。
哈姆莱特顾虑重重,怕泄露心事,怕鬼魂是假,怕落入坏人圈套。他心烦意乱郁郁寡欢,装疯卖傻迷惑仇敌,伺机复仇。克劳狄斯察觉到危险,设法除掉他。
哈姆莱特为了验证事实,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克劳狄斯惊恐万分,仓皇退席。母亲劝说哈姆莱特忍让,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克劳狄斯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谋划暗地将他处死。哈姆莱特察觉内情,中途逃回丹麦。回来后得知情人奥菲利娅因父死爱人远离发疯溺亡。
克劳狄斯挑拨奥菲利娅的哥哥同哈姆莱特决斗,并在暗中准备了毒剑和毒酒。哈姆莱特一二回合获胜,克劳狄迪假意祝贺送上毒酒,毒酒被王后喝下。决斗中,哈姆雷特中了毒剑,但他夺过毒剑又击中对方。奥菲利娅的哥哥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揭露了克劳狄斯的阴谋。最后哈姆莱特用毒剑击中克劳狄斯。哈姆莱特临死嘱托朋友霍拉旭将故事告诉后人。
预习检查:
1、读字音、明词义:
皮囊 鞭挞 忏悔 罪孽 匍匐 嫁奁 烟视媚行 陨落 吮吸 延宕
2、根据人物上下场理清故事情节:
(一)国王听取
(二)哈姆莱特“疯狂”的言行,令
(三)国王疑虑加深,决定让
1、读准字音:
皮囊náng 鞭挞tà 忏chàn悔 罪孽niè 匍匐pú fú 嫁奁lián 烟视媚行 陨yn落 吮shn吸 延宕dàng
烟视媚行:眯眼看,慢慢走。
延宕:拖延
2、根据人物上下场理清故事情节:
(一)国王听取罗森吉尔汇报,指使奥菲利亚进一步试探哈姆莱特。
(二)哈姆莱特“疯狂”的言行,令奥菲利亚痛苦万分。
(三)国王疑虑加深,决定让哈姆莱特去往英国,波洛涅斯提出让王后试探。
思考探究:
1、节选部分最主要的矛盾冲突是谁和谁之间的矛盾冲突?矛盾冲突的实质是什么?
2、剧中人物既自我伪装又自我暴露其真实性格,展现出高超的戏剧技巧。以国王、哈姆莱特为例予以说明。
1、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
正义与邪恶,新、旧社会力量与社会思想(资产阶级人文理想与封建专制统治)
2、国王装着关心王子、不怀恶意又暴露其心怀叵测、虚伪丑恶。哈姆莱特装疯卖傻,又时刻在剖析展示自己真实的思想。
对话语言伪装,旁白独白吐露内心,不过读者从对话中也可以看出人物的内心。
思考探究3、阅读哈姆莱特思考“生存还是毁灭”这一问题的一段经典独白,分析哈姆莱特内心的矛盾冲突。
哈姆莱特内心的矛盾是生与死的矛盾,是苟且妥协、忍受暴虐与挺身反抗、牺牲自我的矛盾。
一方面意欲反抗暴政,追求人文主义理想,一方面又害怕神秘未知的死亡之国。
思考4、从课文节选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哈姆莱特具有怎样的个性特征?
充满正义和理想,具有反抗精神。——英雄形象。
充满智慧,具有自我保护意识。
孤独、犹豫、迟疑、多虑。——忧郁王子。
形象丰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充满魅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