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传统节日与相关古诗词

(2023-01-29 17:41:10)
标签:

节日

诗词

分类: 语文教学

中国传统节日主要有九个: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

清明/寒食(公历45日或前后,寒食在清明前一、两天)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

冬至(公历12212223

除夕(农历123029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古代又叫“上日、元日、岁旦、正日、岁首、元旦、新正、新元”等。    

【宋】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屠苏:指屠苏酒,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求得长寿。曈tóng曈:日出很明亮的样子。桃符: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在桃木板上书写"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唐以后门神替换为秦琼(字叔宝)、尉迟恭(字敬德)

中国传统节日与相关古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与相关古诗词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兔年春联,区分上下联。

门户临风迎春入,高楼触目接兔归。

虎啸群山辞旧岁,兔奔大地庆新春。

庆玉兔今日奋起,祝金龙明日腾飞。

2、元宵

元宵节,农历正月15日,古代又叫“上元节、灯节”。元宵节是农历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有赏灯和吃元宵的习惯。民间俗语说:“三十儿的火,十五的灯。”“正月十五闹元宵”。

古时青年男女也常在十五夜晚约会、相亲。

【宋】欧阳修 《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注释】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节。

【译文】去年元宵夜,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与心上人相约黄昏月上柳梢头之时。今年元宵夜,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可是却不见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湿透了她那春衫的袖子。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焰火像是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豪华的马车满路飘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3、清明节(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天)。清明为24节气之一,在公历45日或前后,扫墓祭祖、踏青、植树、放风筝。

清明节与中元节(农历715日)、寒衣节(农历101日)为"三大鬼节"

寒食清明节是为纪念晋大夫介子推。介子推随晋公子重耳(晋文公)流亡19年备受艰辛,有割股啖君之功。重耳返国主政后,封赏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封,介子推拒绝。晋文公亲自来到介子推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躲进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主意放火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寒食节次日,晋文公素服登绵山至子推被焚的那棵柳树下置祭,发现柳树竟复活了。念及子推一生为人清明,封此柳为清明柳,将此日定为清明节。后因两节相邻,渐合二为一。

【唐】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剧本《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4、端午节(农历5月初5

节俗:吃粽子、赛龙舟、在门上悬挂艾草、菖蒲。又称端阳节、重五节、五月节、龙舟节、屈原日等,后因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自沉汨罗,端午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与相关古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与相关古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与相关古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与相关古诗词

【宋】文天祥《端午即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注释】丹心: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夙昔:指昔时,往日。灵均:屈原字灵均。三湘:指沅湘、潇湘、资湘,合称“三湘”,指屈原所居之地。

【译文】

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之外。我这个往日能够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只是三湘相隔辽河大海太过遥远。                    

5、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也叫“乞巧节、女儿节”。相传,每年七夕夜,天上织女与牛郎鹊桥相会。仰望天上,可以看到牛郎织女银河相会,静坐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宋】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

织女用纤细的云变幻着各种巧妙图案制作云锦,借流星传递离愁别恨。七月七日夜,牛郎织女于鹊桥之上悄悄越过遥远的银河,在金风送爽、玉露凝结的秋日,有了一年一度的相会。相会虽短,却胜过尘世夫妻无数个貌合神离同床异梦的昼夜厮守。

相恋的柔情似水,美好的时光如梦,怎么忍心回望由鹊桥回去的路。如果双方的感情是坚贞不渝的,又何必执意于朝夕相守。

6、中秋节

又称秋节、仲秋节、八月节、拜月节、团圆节,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

中秋节以月之圆象征人之团圆,寄托思念故乡、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       节、        节、         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唐】张九龄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宋】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因为古老的《易经》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习俗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zh(一种常绿带香植物)、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中国传统节日与相关古诗词

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7、冬至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为24节气之一,公历12212223)日。“冬至到,吃水饺。”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

【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译文】

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节,而我只能抱膝坐在灯前,与自己的影子相伴。想到家中亲人今日也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会谈论着我这个离家在外的人。

8、除夕

除夕,农历腊月3029)晚上,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除,去除之意。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有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守岁、吃年夜饭等习俗。

中国传统祭祖大节有   节、   节、   节和   节。

(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除夕)

【唐】高适《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何事”是什么意思?

何事:为什么

住在客栈里,独对残灯,睡不着觉。不知什么缘故,人的心情变得十分凄凉悲伤。在这除夕之夜,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啊。

情感:

佳节思亲、年华渐去、老大无成的伤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